#電光幻影# 《中國醫(yī)生》,講過最美好的愛,都是無邊界的付出,與感動填滿的擁有。
電影根據(j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的真實事件改編。說是真實事件改編,其實已經(jīng)用了太多心思,拍成了主旋律式的劇情紀錄片類型。雖然一切都是設置的,但是還原度頗高,劇情鋪墊的動情之處都是最真實的部分,且2020年,整個地球都在共同感受著同一種痛苦,所以對于如今的每一個人,每個觀看者來說,影片本身的好壞和精彩與否,只是主創(chuàng)和演員的一種能力展現(xiàn),只是故事劇情擺出來,已經(jīng)給人了感同身受的沖擊
看完《中國醫(yī)生》,從開場哭到中場,
淚水一直流一直流,無聲無止。
我很感謝曾經(jīng)讓我有機會在最開始的時候,
可以為了那些生命一起努力的大家,
也許沒幫上什么忙,也許還添了很多亂,
也許那些善款和物資,
都到不了真正需要它們的人手上。
但是,我依然感謝,
往后余生再回首,我不會覺得愧疚,
我在那個爭分奪秒的時間里,
真的用盡過全力,真的努力過了。
時隔一年半,終于看了有關疫情的影視。
這是個光看預告片就想流淚的電影,
如果問我喜歡這部電影哪里?
大概是哪里都不喜歡。
一星是作為一個武漢伢對偉大祖國和白衣天使們的無限敬意,另外一星給影片臺前幕后工作人員的努力。
開宗明義,我不喜歡《中國醫(yī)生》,我認為這不是一部好電影,甚或說這不能稱之為一部電影,也許稱其為“影視報告文學”更為合適。但同時,我對《中國醫(yī)生》又生不出對普通爛片的那種憤怒與鄙夷,因為我確實看到了凝結其中很多人的努力和誠意。也許,呈現(xiàn)在大銀幕上的作品不盡如人意,更多的來自于不舍得。
盡管題材通常來自于集體記憶,但獻禮片卻很難拍好
單純覺得這部電影蠻不上不下的,就是挑好的有壞的也有,張子楓那一段演的是很好,還有門口那個小賣部老板那個微信語音也很戳人。
但是,我想知道為什么支援金銀潭醫(yī)院的物資那一段明明可以很震撼(再不次像之前流浪地球中間一段各國的運載車集體在雪地里轉彎去支援劉啟他們也行啊,起碼有一定震撼),但是就單單一段一大群人拿著支援物往醫(yī)院沖也太“大題小做”了吧…明明可以很戳人但是好題材就這么糟蹋了……(無語子)還有最后莫名其妙就戰(zhàn)勝新冠了(中間還有淚點,但是后面莫名其妙就覺得無感)
話說回來
看中國醫(yī)生最大的感覺是,這種偏向于主旋律的電影就是很難開口計較,沒辦法像評價普通電影的敘事結構和人物塑造那樣給出合理的評價。人物塑造上只有無名無姓的小人物更加接近真實的人性,他們有小缺陷有小私心有小脾氣但是本質善良(雖然因為人物太多依舊顯得淺?。?,而最主要的角色恐怕編劇也沒辦法給他們一個更接近于真實的“人”的形象,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感覺太懸浮,比如說袁泉她女兒給她打電話,給我的感覺是這個女兒怕不是撿來的吧,說話這么客氣……
周也歐豪那段其實是人物塑造和敘事最完整的一段$#
記錄了每一個平凡的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生活,其中有醫(yī)生,有病人,有病人家屬。樸實、客觀的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中國的醫(yī)療環(huán)境、親人中親情、生離死別,直面現(xiàn)實殘酷的醫(yī)患關系。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是平等的。疾病會帶走生命,但帶不走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片中每一位醫(yī)生都是優(yōu)秀的值得被尊敬并學習的,他們是中國醫(yī)生的縮影,認真、誠摯、專業(yè)、溫暖、充滿力量,雖然在工作中可能面對著種種不公,面對著誤解,他們沒有向困難低頭,依舊堅持初心,不斷為病人和家屬著想,為中國的醫(yī)療事業(yè)無私的奉獻著
“中國醫(yī)生”必看的災難片 感人的是真實,謝謝各位的表演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