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漢娜·阿倫特》。雖然整個電影非常沉悶,但是關于平庸之惡,關于罪與罰,關于應該審判個人還是體系,關于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學術自由的思辨,還是非常引人思考的. Watched the film “Hannah Arendt”. This film is not very exciting, but the discussions about the banality of evil, about crime and penalty, about which one should be put on the trial, the system or the individual, and about the academic freedom suppassing the narrow-minded nationalism, are quite inspiring.
美國政治學者漢娜?阿倫特是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一部關于哲學家的電影怎么拍呢?要知道哲學家大部分時候就是坐著思考,本片導演瑪格雷特·馮·特洛塔,也是德國新電影運動的資深導演,還真的把它拍成了一部關于思考的傳記電影。
1924年,18歲的漢娜?阿倫特成為35歲的年輕編外講師海德格爾的學生和情人,這段地下情維持了四年,直到1928年海德格爾決定讓阿倫特離去。一般學者大師的婚外戀情、政治經(jīng)歷,傳記電影中都是一筆帶過,點到為止??伤某鯌俸5赂駹柶呛髞肀人€名滿天下有哲學王之稱的存在主義大家,參與的那一下政治,又偏偏攪進后來萬劫不復的納粹暴政。注定她與海德格爾這段糾葛無法忽略。個人感情的痛苦成為她擴大自己存在疆界的一個源泉,在1930年之前,阿倫特的思想活動局限于哲學領域,甚至還瞧不上政治,然而她目睹了這個她深愛的才華橫溢的教授卷入國家社會主義興起的狂潮中附逆納粹,并且天真地為這場運動提供一種存在主義的哲學解釋。 再往后,阿倫特看到他回避世界,重新退縮到沉思的孤獨中
一開始看著覺得還蠻無聊,慢慢地就覺得漢娜這個哲學家很酷很有味道。叼著根煙跟人debate的那堂課太有氣勢了。
哲學呢我真的一點都不懂,也一直都不太理解漢娜在干嘛。。?!疚液芩缀艽赖哪顣佟?br>后來大概看懂了,她提出“平庸之惡”這個觀點,想要客觀表達對審判的觀察。這部電影很值得看第二遍吧我想。等我再成熟一些,多看些哲學書,也許才能跟上電影的節(jié)奏和思考速度。
現(xiàn)在就對漢娜寫的那本書很感興趣,看了以后可以去寫寫書評。
其實對于漢娜,她和丈夫的感情也真的讓人羨慕。記得最清楚的是他們一段對話:
”親愛的,你忘了給我擁抱和親吻?!?br>”偉大的哲學家在思考的時候是不可以被打擾的。“
”沒有愛人的親吻哲學家無法思考。“
媽呀這樣聰明曖昧棋逢對手的對話讓人怎么能不愛漢娜呢。
艾希曼的辯護極為有力。作為國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他不過是服從領袖下達的命令,忠誠地做了一顆螺絲釘該做的事情而已。殺人的意志來自領袖,罪責也理應由領袖承擔。因此,至少從動機而言,他是無罪的。
當然,耶路撒冷的法庭不會接受他的無罪辯護,他被判處死刑,并在最終判決下達之后迅速地被執(zhí)行絞刑。但是,這次判決有許多問題值得思考,比如影片選為主題的,艾希曼是否在動機上有罪?
阿倫特認為艾希曼是個非常平庸的人,是個沒有感情、放棄思考的官僚, 從未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
電影中除了提出來的漢娜阿倫特的“平庸之惡”的觀點之外,我更多的是在思考這個人物本身。無疑漢娜阿倫特是勇敢無畏的,但是哪怕是最后公開開設了講座進行解釋時,依舊還是收到了原來好友的批判以及其他學者的不認可,這些學者都是大學教授老師等,卻依舊如此批評漢娜阿倫特,為什么呢?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她的原著作到底是是怎樣表達的。
顯然做一個如此富有思考且能提出這么一個開拓性觀點理論的人,是孤獨的、執(zhí)著的、勇敢的且與眾不同的。她不會后悔自己寫出這樣的簡介,她也不后悔自己遇到的這些非議
漢娜·阿倫特:制作精良的劇情片 眾聲喧嘩,唯我獨行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