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片使用姐心中的「國產(chǎn)片」打分系統(tǒng)。標準比「國際」系統(tǒng)降一星。
擼完片回來想打分的時候,一門心思搜「大催眠師」。沒成想人還知道把詞序換一下,比另一部片名直cos「大魔術(shù)師」的催眠師,在創(chuàng)造力上就贏了。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驚悚」這個放國產(chǎn)片里一砸死一片的標簽下面,本片完全當?shù)闷稹笜I(yè)界良心」——盡管沒有什么真驚艷的地方,倒也沒出什么太悚人的夭蛾子。
「過得去」,也就是目前國產(chǎn)商業(yè)類型片能得到的最高評價了
在解放后鬼都已經(jīng)集體自殺,動物也被剝奪成精能力的新中國,要拍出個帶觀眾喜聞樂見的「驚悚」「懸疑」的片子,編劇有三寶,曰「神經(jīng)、夢游、失憶好」,導演也有三寶,曰「拉背、推鏡、音效高」。既然大家都是這幾招,硬橋硬馬拼的就是運用之巧。
本片編導一身的陳正道果然價格實在行貨有保。在觀眾對于開頭那段「三更之人販子」的打光用色和一驚一乍的音效內(nèi)心不斷吐槽「這種小學生嚇人法真是夠了」, 在觀眾抬大搖頭「哎嘛!片子才演十分鐘我就已經(jīng)知道plot了腫末辦」,在觀眾一看到老莫的背影就默默冷笑「別再搞拉背
很多看上去略顯牛掰的國產(chǎn)電影,都有著與郭敬明和于正類似的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去年看完《全民目擊》后,對身兼編劇和導演數(shù)職的非行驚為天人,結(jié)果再一補習比利.懷爾德的《控方證人》,這種感覺頓時灰飛煙滅。大師半個世紀前玩的黑色幽默,仍然完勝咱們新世紀的拼命煽情。而期待已久的《催眠大師》,既有憑借《泰囧》大紅大紫的徐崢獨挑大梁在先,又有中國極其罕見的“燒腦片”噱頭在后,讓人心向往之。我小心翼翼,處處回避網(wǎng)站和紙媒上的評論文字,生怕發(fā)現(xiàn)什么蛛絲馬跡,減少了對所謂高智商電影的觀影樂趣。結(jié)果,還是被眼角不小心撇到的一行短評給劇了透:這丫不就是中國版的《禁閉島》嗎?
其實《禁閉島》也好,《催眠大師》也罷,不過都是用了一種障眼法,讓觀眾以為自己隨著敘事的推進越來越接近真相,其實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里,直到劇情反轉(zhuǎn),真相大白。這種手法在推理小說寫作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敘述詭計”。運用這種手法的電影汗牛充棟,著名的有《小島驚魂》、《致命ID》等等。只不過前二者恰好都是以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作為故事底色
縱觀全劇不論鋪墊還是視覺都順理成章,當我看到徐開車沖進水里的時候就在期待最后結(jié)局的那番哲理的話語,原諒自己,太俗套了,這是全片唯一的劇情漏洞,因為徐不應(yīng)該原諒自己,他不敢開車是對的,他自殘是自我逃避,他自我催眠是對自殘的逃避,他雖然自我催眠后外表正常,心里抑郁卻被掩蓋,那不是很好嗎,抑郁而終是他自己給自己的懲罰,他選擇抑郁的活下去是勇敢的,他比死更能折磨自己,原諒自己也好,不原諒又如何,徐本身就是勇敢的,他其實不需要治療,他需要的是活得長,所以他害怕開車,勇敢的人根本不會無法面對愛人的死,如果任真的是病人,徐會用自己的實例開導她,不會像影片里那樣,我也相信鬼,去愛他們,即使被他們傷害那也是很自然的事,好好活著最后總能和他們在一起的
給你三個理由去看催眠大師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