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沉浸于老文藝青年林克萊特營造的電影世界里,我就似乎可以在看似平淡無奇的劇情走向中感受最真實的自我。大多數人的青春或許就是這樣,熱情、肆意、偶爾聊著葷段子、幻想戀愛、向往自由。我不了解八十年代的美國,對棒球一無所知,臉盲癥重度到懼怕群戲,可看著電影中十二個年輕氣盛的少年,就好像看到他們用共同的面容組合成了大寫的年輕。這群人,就好像不分國界不分性別地曾生活在你我中間,偶爾聊著奇奇怪怪的話題,偶爾叛逆想要彰顯個性對抗世界。影片的情節(jié)再簡單不過,以至于除了最后的浪漫愛情甚至談不上有何主題。但往往最簡單的語言,會營造最動人的浪漫。音樂,啤酒,party,棒球。這些年輕人笑著鬧著迎接屬于自己的大學時光,最自由的青春就此開始。這是一首屬于林克萊特的青春回憶曲,但愿也能喚起你對記憶深處少年時代的回憶。
喜歡理查德克林特萊的電影,從《愛在》三部曲到《男孩時代》再到現在的《各有少年時》,無論人生的那個階段,無論跨度的長短,導演自己當編劇的好處實在太多,將自己的思考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作品中去。最佩服理查德克林特萊的就是能夠將自己的感悟長篇大論地加載在角色的臺詞中,開創(chuàng)了所謂的“對話體”電影,卻絲毫不會讓人覺得說教滿篇,無心再看。不論是在法國街頭偶遇的年輕男女還是人過中年的繁瑣夫妻,不論是懵懂成長的小男孩還是初入大學的青春男女,平凡的邂逅,尋常的爭吵,陳舊的年少叛逆,俗套的大學青春,任何題材在理查德的電影下都具有一番獨特的哲學意味,既平淡又深遠。
影片中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幾個男生在屋內吸煙,成長于兩條小河邊的男生在談論什么是音樂,什么是藝術,什么是人生。他所理解的,他所思考的。還有一個是男女主在湖中交流來到這所大學的契機,男主寫了什么論文,男女主對人生的見解“督促你,去做一件事,無論那件事情是什么”,是棒球也好,是表演也好,是每時每刻的撞鐘也好,你需要全心全意的做一件事。
該片背景設置在80年代,講述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Jake和他的棒球部隊友們在一個周末里所經歷的故事。影片與導演此前作品《年少輕狂》風格類似,時間上也是“接續(xù)”的關系。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
起來洗杯子,抬頭一看,九點過五分。
收拾好了趕緊去遛狗,因為再過不到兩個小時,我就該睡覺了。
很難想象,在更早的一段人生經歷中,九點過五分對我來說,竟然是個起床時間。
上大學的第一年,我很快就明白其實自己最缺的不是性經驗,而是選課經驗。
我第一次體驗選課,那種前所未有的權力感像海嘯一樣涌來。
我想得很美好,把所有能排在上午的課通通排在了上午,盡量空出完整的下午和晚上的時間,為了可以擁有一整段不被打斷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在圖書館看書。
我的選擇是的確讓我擁有了一整段不被打斷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過不是在圖書館看書,而是在寢室睡覺。
我的作息漸漸變成七點半起床,一點左右午餐,下午三點左右開始午睡,晚上九點過五分起床——
第一天,我只是跟自己說,早上起的那么早,小小午睡一下應該不錯,然后就去圖書館。
第三天,我醒來一看時間,九點過五分,圖書館都要打烊了,不能再浪費時間了!
我毫不猶豫的從床上起來,沖下樓,買粽子、泡面、茶葉蛋、速溶咖啡和中南海,再沖回寢室
既橫跨十八年的《愛在》三部曲和橫跨十二年的《年少時代》(Boyhood)之后,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這次說的是一個時間跨度非常短的故事,《我們的輕狂年代》(Everybody wants some!!)發(fā)生在1980年的德州,八月底,從大一新生杰克搬進棒球隊宿舍,到開學的第一堂課之間,短短三天的故事。三天之內,許多事都發(fā)生了,一場場派對、一個個新朋友、一根根大麻,但在劇情推動上,又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杰克和棒球隊的室友們整天無所事事、到處狂歡,然后,大學生活就來臨了。
年少輕狂的題材,演員卻大多長了一張蒼老的臉,演的越賣力,越是有一種為老不尊的錯覺,讓人在觀影的過程中頻頻出戲。
導演似乎也發(fā)現了這一點,自己在影片中主動吐槽:某同學特別顯老,后來才發(fā)現,他不是顯老是真老,此人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大叔,因為向往校園生活,扮成年輕人,混進了大學的棒球隊,拆穿以后被惱羞成怒的校方掃地出門。(招生辦的人眼睛都瞎了么?)
從花絮來看,其實演員也不算太老,有幾個長得還挺帥,主要是受到了造型師的毒害:八字胡、大鬢角、長頭發(fā),緊身的花襯衫和T恤,八十年代的男士時尚誨人不倦,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再帥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近年,最后兩種似乎又流行回來了,走在街上,隨時能看到腆著肚子穿著緊身衣的男人,簡直是有礙市容,更要命的是,他們偏偏還自我感覺良好。
經典必看!《各有少年時》:輕狂之外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