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的魚》講的是人到中年的夫妻倆,父親突發(fā)腦溢血之類的病,兒子整天說自己記得前生的媽媽,夫妻倆如何狼狽生活。
觀看過程特別乏味,兒子吵著找以前的媽媽,這個梗反復用,基本沒有遞進的信息增量,看得人煩死了。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也比較普通,不怎么打動人。但最后結(jié)尾收得蠻動人,孩子真的記得前生,他之所以來到這個家庭,是因為爸爸媽媽拍婚紗照的海灘,正在他以前家的山下,他看到這對夫妻很幸福,才愿意來到這個家。
映后導演見面會,導演說,故事啟發(fā)自他照顧生病的父親。我問他是如何想到把轉(zhuǎn)生加入到這個故事里,他說,他的父母是離婚的,父親生病后,他把父母接到一起照顧,沒意識到他們之間已經(jīng)很陌生。這些讓他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時光。但在電影里,如果只是孩子回憶小時候他父母的幸福時光,比較沒意思,就用了轉(zhuǎn)生來表達。
片子的畫面比較講究。有一場印象深刻,媽媽要帶小孩離開家,小孩不大愿意,表現(xiàn)方式是畫面里一個帶鏡子的大衣柜,鏡子在畫面左側(cè),有哈哈鏡效果,媽媽出現(xiàn)在鏡子里
1、上岸的魚(2017)感覺是一幢毛胚屋,雖骨幹架構(gòu)明確,但是沒有打磨透,情節(jié)也未能混融一體。
2、骨幹明確是因為扣緊「家」的主題,甚至設定女主角的行業(yè)是房屋仲介。至於沒有打磨透,比如說老父親中風只有「衰老」作為跡象,此外無他,這比起愛慕(Amour,2012)中女主角的中風有前一天的闖空門作為刺激,夜中不能寐作為過度,然後順理成章才會病發(fā),上岸的魚一片可說是簡陋得多。中風的老父在車上失禁,非得要從兒子口中問副駕的妻子「是不是踩到大便」這樣俗氣的語言來明示。警局幹員也顯得不諳人事
【上岸的魚】尋找幸福的模樣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