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最愛喝的就是檸檬可樂,我問你為什么,你說因為她總是酸酸的甜甜的再加上一抹澀澀的,檸檬放口中再喝一口可樂回味青春的感覺。像懵懂的青春像初戀的酸澀和相思。但是可樂不能天天喝,檸檬也不能天天吃,有的只是回味那種萌芽初醒的回憶的美。
十七歲和二十七歲人生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戀愛感覺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26歲的我和電影中的哥哥一樣的年紀(jì),看的我都好想談戀愛,心已經(jīng)快融化了。在我看來Leslie就是羅密歐微微一笑就是傾國傾城,讓人羨慕嫉妒,世間怎會有這么美的男生。周秀蘭就是朱麗葉
“純情之中有沖勁,
活像有片白墻。
我畫交叉,我畫圓形,
不需要誰欣賞。
回頭側(cè)身看一看,
熱淚掛滿在臉上。
再望清楚墻上彎直線,
先知我迷方向。
誰料我過去會這樣?
好辛苦走一趟。
走千彎,轉(zhuǎn)小徑,只因相信我思想。
其實我以往抹過汗,用盡力為畫墻。
寫不出心中意,還留待明辨真相。
………………”
——《檸檬可樂》主題曲“白墻”(曾路得 作曲/主唱)
寧靜的清晨,朝陽微露,鳥兒的呢喃伴隨沾著露珠的花香從沈沈的黑夜中蘇醒,鼓樓的鐘聲亟待重重地敲響,天邊劃破了一塊魚肚白,陽光從雲(yún)朵的層層堆疊中噴湧而出,在林蔭密布中折射出萬千絢爛的光線。這道光,穿越了林間,來到了靜謐的校園,在長長的回廊畫出金色的倒影。
田徑場上
從前我一直以為,在香港,莎劇是港英殖民時代英語教育的核心課程,每個中學(xué)生都該讀過一點莎士比亞,至少是所謂莎翁樂府本事之類的輔助讀物??戳吮酒也虐l(fā)覺不那麼簡單。在英語中學(xué)(英文書院)應(yīng)該是這樣沒錯,所以張國榮曾說他在(天主教道明會辦的)玫瑰崗中學(xué)讀書的時候,就很喜歡誦讀莎劇。他在本片裡飾演的男學(xué)生也是寄讀英文書院,而且平常以英文名(Jackson)行世,說話帶洋字,熟讀莎劇。反之,周秀蘭演的女主角婷婷,讀的就不是英語中學(xué),甚至還未必是雙語中學(xué),這從兩點可以看出:第一,英語課大家說中文;第二,代課老師雖然是海歸,留美多年算半個外教,上課仍然說中文。在這些學(xué)校裡,莎劇應(yīng)該不是正課,所以我們看到,當(dāng)婷婷和Jackson第一次約會,問他為什麼把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結(jié)尾改編的時候,他會紆尊降貴地稱讚她說:「妳讀過原著,很用功」。如果莎劇人人須讀,考試必考,或者莎劇故事至少是中學(xué)常識,那麼這句稱讚就假得不著邊際了。
Jackson改編得很有趣,儘管羅密歐仍然因為誤會而服毒,但是藥才入口茱麗葉便蘇醒過來
留洋回來的老師對陳佩茜飾演的學(xué)生:年輕人這么注重物質(zhì)享受,你看外國人多簡單,以后啊,不要想著錢,減少好多束縛的。
評論話見人地砸東西摔東西也好過癮啊。。(劇是周秀蘭飾演的婷婷被分手在臥室扔?xùn)|西)
周秀蘭的母親話茱莉葉是不相信愛情,應(yīng)該是本分。
莎士比亞的結(jié)尾是羅密歐死后茱莉葉才醒。
而張國榮演的話劇會會長改的結(jié)尾認(rèn)為這是生離死別的關(guān)鍵時刻,也是感情沖擊的最高點,而男女主角應(yīng)該還有很多感情的交流。而加上這結(jié)尾是想說明男女對愛情系有絕對的自由,要離就離,要合就合,而命運的因素
婷婷是所有少女yy出來的產(chǎn)物,有著若干仗義有錢的好朋友,但她自己不會去做那個生活放蕩的大小姐,有錢人的心靈總是空虛的;也不會是家境貧寒作風(fēng)大膽的露露,青春期那些放肆的事由別人去做,自己在旁邊巧笑倩兮就好;更不會是那個任意差遣的傻肥妞,天哪!這種人永遠(yuǎn)是配角好不好?
而婷婷呢?就負(fù)責(zé)被大家選上朱麗葉,遇到一個裝13的羅密歐,連婆婆的風(fēng)濕病也是為了讓她在澳門海灘上浪漫地ML,就算輸也輸在洋妞鬼妹的手上。
劇本也有諸多漏洞,有時候看的莫名其妙,所以說如果不是哥哥和前排女生襯衣里透出的肩帶,我是不會給到三顆星的。
《檸檬可樂》那一場隔世的風(fēng)花雪月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