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爾菲·博演繹的冉·阿讓,眼眸自帶圣光,神情天生帶點小憂郁,準確地詮釋了冉·阿讓從普通人、“小偷”到圣人的歷程。阿爾菲·博聲音很亮,人也年輕(演出本版時才37歲),扮演該角非常適合。
2.馬特·盧卡斯等演繹的德納第夫婦,不論是化妝、表情、動作、神態(tài)、演唱,十分傳神,幾乎完美,可說是本版的最大亮點。
3.本版的樂隊,全場演奏堪稱完美。加上聲音傳輸、音響設備等技術的進步,本版的聽覺效果是歷版最佳。
因為B站下架了這個版本的悲慘世界,有感而發(fā)。轉發(fā)一下以前的日記以志紀念。
第一次看《悲慘世界》是2003年在上海大劇院。那時候女兒剛出生沒多久,再加上對音樂也不熟,所以整場聽完印象不深。我的體會是,對很多音樂,很多時候第一次聽并不覺得好聽,要多聽幾遍以后才能感受到美。
大約10年前英國達人節(jié)目出了個Susan大媽,以一曲《我曾有一個夢想》震驚世界。尤其唱到“ 但是猛虎卻在夜晚到來,帶著如雷鳴般低沉的聲音 ”時,就像一個霹靂打過來。我才發(fā)現(xiàn)這是《悲慘世界》中的一首。后來我找了不少原唱
初中的時候音樂老師給我們放12年的電影版來看 但是那個時候我們看完后都只記得住一個“Look down!” 沒有理解到它的精彩
今天生病請假在家也小資了一把 看了看舞臺劇
我貧瘠的語言已經說不出我內心的觸動
最后幸好察覺到長達20多分鐘的謝幕肯定不簡單 沒有離開 見到了四世同堂冉阿讓
感謝雨果 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史詩
更要感謝現(xiàn)代科技 讓我們在家也能看到這樣精彩的作品
這樣精美的配樂和唱功 劇本是什么已經不重要了 即使沒有電影版精致的畫面
我是在高一上學期時看完的《悲慘世界》,距離現(xiàn)在已有三年之久了。而今看完這個25周年演唱會版時,內心多存留下來震撼與感慨。
無論是在演員們的演唱功底上和燈光場地的配合上還是服化道上都是帶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不過最令我感到可惜的是這場演唱會表演過程中沒有展現(xiàn)出珂賽特與冉阿讓之間的父女情,表演珂賽特的女演員多表現(xiàn)珂賽特不滿她父親,違抗她父親的一面,從而把珂賽特刻畫成了一個自私,不知感恩,不懂得理解父親,戀愛腦,一味的想著僅有一面之緣便一見鐘情的“愛人”
“悲慘世界:25周年紀念演唱會”只是我的記錄罷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