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部看的是《烏鴉的拇指》,因為阿部寬,追著看了這部片子。不是一個導(dǎo)演,更不是一個編劇,但主旨如此相同,都是貌似懸疑啦、推理啦,實際講述人性的故事。倫理道德。諸如此類。日本片子都這樣嗎?是典型的島國憂患意識至此?
不管怎樣,我還是被折服了,這世界上欠缺的人性的光輝,應(yīng)該被發(fā)揚光大吧。
日本人的認真敬業(yè)精神,也讓我敬佩,每個人都表演的如此投入,我沒看出表演的痕跡,甚至情節(jié)上的一些Bug,我也不挑剔了,因為我愿意被感動,愿意相信那些都是真實的,愿意像個白癡一樣被牽著鼻子走。就是這樣。
一直以來在豆瓣電影上點”看過“,都只是為了標記一下,統(tǒng)計自己看過的電影而已,所以都只打個分寫個短評,但是這次終于忍不住寫篇長的來評價一下《麒麟之翼》,同時也因為已經(jīng)看過不少東野的作品,也算我對看過作品的一個讀后感,對東野風(fēng)格的一種體會。
總之是影評初體驗,求輕噴。
首先我要說,對于推理懸疑作品,若先看過書,我就不再看改編的影視作品;若看了影視作品,我也不再看原著的書,至于原因我想大家也能理解——既然是推理,知道劇情了也就沒有樂趣了。所以,《麒麟之翼》我是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若有人從原著小說的角度來對比批評這部電影,我無法也無口水跟你辯。
從電影全局來看,通篇劇情平鋪直敘,沒有什么特別高潮的地方,也沒什么緊張感可言,但這可以說是東野的一種風(fēng)格,尤其是加賀系列??梢哉f從本格推理的嚴密性合理性來說,肯定沒法跟《嫌疑人X的獻身》比的。但我認為加賀系列及許多其他的非系列作品,本來的側(cè)重點就不在于推理,而是注重人的感情方面,以及反映社會現(xiàn)象,關(guān)心弱勢群體
記得若干年前自己曾經(jīng)在某篇日志中寫過這樣的一段話:“原來,生活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兜圈,當(dāng)我們躊躇滿志地踏上起點時,我們不會知道原來最終的目標離自己是如此般近!"當(dāng)時的心志覺得起點就是一番徒勞之后再次踏上的空白,未來的無法預(yù)測是又一番徒勞的開始,生活充滿了絕望與空虛。然而今天始知起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加諸己身的疲態(tài)
如果回憶一下,近年來將犯罪嫌疑人家庭、受害者家庭作為人物關(guān)系主線平行交織的日本懸疑電影有《告白》,《惡人》等,而《麒麟之翼》有一點非常獨特,就是受害者(死者)因為媒體輿論影響,原本同情他的人轉(zhuǎn)變了立場,認為他被謀殺是因為有不道德的行為在前,受害者的家庭成員的生活也充滿雜音,遺孀與孩子還受到了非議與排擠;而同時,沒有定罪的犯罪嫌疑人的家屬也因為情侶關(guān)系而丟掉了工作受到了媒體的包圍轟炸,承受著更為困頓的日子。我現(xiàn)在還是覺得東野圭吾最好的小說是《嫌疑人X的獻身》,而《麒麟之翼》接近東野圭吾的最好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因為警察承擔(dān)了更為復(fù)雜的角色任務(wù),在電影里與多組人物發(fā)生糾葛,也沒有只是為了破案而忽略更為重要的事情——守護美好的心靈。
電影《麒麟之翼》改編至東野圭吾的同名推理小說,也是警察“加賀恭一郎”為主角的系列小說《新參者》《紅手指》之后的作品。如果從所設(shè)計的案件來看,其實并不復(fù)雜,講述了一個工廠高管意外地死在了日本橋上著名地雕像“麒麟之翼”下,并懷疑是被劫殺
最近在補gakki以前的作品,看到主演竟然還是阿部寬,就忍不住滾進來了。
全電影最重要的意象(可以這么說吧)就是日本橋上的麒麟了,既是全劇的起點,也是全劇的終點,貫穿了全部的劇情。帶著翅膀的麒麟,標志著日本經(jīng)濟起飛的起點,是東樹和香織在東京生活的起點,也是青雅武明人生的終點。在如此有正能量和動力的建筑下發(fā)生如此的悲劇,或多或少也反映了作者對在日本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某些扭曲了的價值觀的惋惜和感慨。(存在一點過度解讀,下面會盡量地闡述一下觀點的由來)。當(dāng)然,帶著翅膀的麒麟也是希望的象征,本來麒麟是沒有翅膀的,加上了翅膀在某種程度也反映了日本人開拓進取,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精神。
電影中存在兩組父子關(guān)系,加賀恭一郎和他的父親,青雅武明和青雅悠人的父子關(guān)系。兩位父親都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然而在他們的彌留之際,都向他們的兒子傳遞了自己的信息。按看護師的說法,恭一郎的父親叫護士拿將棋過來下。兒子從來沒有和自己下過將棋,恭一郎的父親想必也是非常的遺憾和惋惜,”想要和唯一的兒子對話“。而青雅武明在臨死的時候
《麒麟之翼 新參者劇場版》意外驚喜!2021年視覺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