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電影版中,福貴與家珍的認識被一筆帶過,而鳳霞與她的丈夫也沒有進行過多的描述。電視劇版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好。開篇用好幾集來交代福貴與家珍的相識。然后在后半部分對于鳳霞與自己丈夫組成的家庭也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這樣使得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增加了。觀眾對于整個故事的前因后果也能很好的了解。
余華先生的小說是大學看過最多的,記得那會看《兄弟》還是很有感觸的。在他的很多小說中都可隨處看到死亡,而且死法也是很有文學性質(zhì),至少在文學里面是真的。
記得沒多大的時候看到過這部劇,那時候覺得很好看,就一直記著,后來大學里面聽說過時活著改編的,就看了原著,記得那會看了兩遍原著,有時候想想也會翻一翻,每次看完都讓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看到了苦難的救贖,于是也明白了苦難的意義,甚至也似乎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在哪里,它或多或少的也影響到了我的價值觀念,讓我久久難以忘記。
小時候和媽媽坐在床上看著黑白電視機里面就放的福貴 小時候不懂 只是覺得福貴好慘呀 我至今仍然記得當福貴的女兒終于能聽到一點兒聲音之后卻被水泥板壓死的那種絕望,當時就想為什么要這么對他,長大之后偶然一次讀到《活著》這本書才知道福貴是拍的這本書,不知道說什么,還是覺得福貴太慘了……(語言匱乏
最近,朋友打來電話說:活著真難啊,走進社會,不是人玩你,就是你玩人。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余華的《活著》。
余華的《活著》改編成了電影《活著》和電視劇《福貴》。平心而論,我更喜歡《福貴》??傆X得電影時長太短,道不出一個人的一生。
看《福貴》的時候,我在上初中,跟著叔叔一起看的。當時就一個感覺:苦,似乎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給了福貴。
看到福貴一開始的紈绔作樂,內(nèi)心沒有厭惡,只有感覺可笑,像小孩子,調(diào)皮搗蛋的熊孩子。只覺得那樣的光景如同夜空綻放的煙花,轉(zhuǎn)瞬即逝
【福貴】沒掉一滴眼淚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