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什么新電影了,應該說是我落伍了。
但是我還是深深的被電影感動了。Bobby / 鮑比。
覺得是很好的片子,從開頭就很緊湊的敘事,用若干人的短暫幾日描畫一個事件和一個時代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兩個人的片面。我只是搞不懂為什么片子在douban得到如此低的評價,49%四星。我覺得這個片子簡直太棒了。
我試圖將最后一大段的臺詞自己打下來。
結果開始打之后發(fā)現(xiàn)竟有這么多,工程浩大,打了好久。
最后一段非常感人,至少對一個國際主義者來說是這樣。
而且最后一段在死亡之后用生前音軌插入的方式,更加彰顯效果。
電影JFK最后,同樣也是一段長長長長的動人的演說。
以及,電影最后的音樂,the sound of silence,歌詞貼在后面了
發(fā)現(xiàn)寫了好長好長……
現(xiàn)在大概很少有人給一個政治人物這樣高的評價了。
那個時代過去了罷。
同時發(fā)于xiaonei和douban。
P.B
What I think is quite clear,
有些事情我認為是顯而易見的
is that we can work together, in the last analysis,
我們大家最后總會團結起來
I've heard that in America when strangers meet, sometimes they would ask one another a question about Kennedy - "Where were you when Kennedy was shot?"
影片再現(xiàn)了美國歷史上最具標志性的悲劇夜晚,1968年6月6日美國參議員羅伯特·F·肯尼迪遇刺當夜。美國洛杉磯“大使酒店”,22位見證這一切的酒店職員和房客們的命運從此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互不相識卻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眾人,在這一歷史時刻成為了目睹一切的幸存者。
由導演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自編自導自演的人物傳記影片《鮑比》,匯集安東尼·霍普金斯、哈里·貝拉方特、海瑟·格拉漢姆、海倫·亨特、黛米·摩爾、莎朗·斯通等眾多影壇巨匠。本片榮獲2006年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傳記電影獎,入圍2006年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并榮獲2007年第64屆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提名等多項大獎。
羅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Robert Francis "Bobby" Kennedy,1925年11月20日-1968年6月6日),通常被稱作羅伯·肯尼迪(Robert Kennedy)、巴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也常以他的英文縮寫RFK稱呼他。第35任美國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48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自哈佛大學畢業(yè),并于同年進入維吉尼亞大學法學院,1951畢業(yè),并于同年考取麻州律師執(zhí)照。在約翰·肯尼迪總統(tǒng)任內擔任美國司法部長,直到肯尼迪總統(tǒng)被刺殺身亡,他仍在繼任的林登·約翰遜總統(tǒng)任內留任至1964年。1965年他當選美國紐約州參議員,旋即宣布投入1968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民主黨黨內初選。1968年6月5日,他在民主黨加州黨內初選結束后,在洛杉磯國賓飯店舉行記者會,在會后離場時遭一名阿拉伯裔的回教激進主義者瑟罕·瑟罕槍擊重傷,一天之后傷重死亡。
暗殺前
1968年的今天,羅伯特·肯尼迪被擊中兩槍,當場死亡。“暗殺從不曾改變過歷史的進程,”羅伯特·肯尼迪在他哥哥死于達拉斯后曾經說過,但這話并不確實。他哥哥的死,以及他本人的死,都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羅伯特·肯尼迪之死是美國最丑惡的1968年中的悲情一幕,之后在1968年民主黨代表大會上民主黨各路好手更是大打出手,火并的結果是共和黨上臺。
60年代,LBJ這種頂級的政治流氓為了德克薩斯州的軍火商的利益屢屢出老千,死懟越南,美國民運鬧得是越來越兇,而在歐洲,法國掀起了“五月風暴”運動,左翼運動的結果在歐洲是左派相繼上臺,而在美國卻是保守派在戰(zhàn)爭販子們美元的支持上把持朝政,甚至最后德州的小布什再次上臺,再次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好在2021年民主黨團結一心,把總統(tǒng)戰(zhàn)爭法案廢除了
【鮑比】純真年代的漣漪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