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也是看鄭淵潔作品長大的,現在,我也把他的作品推薦給女兒看,但我也確實發(fā)現,有些作品已經跟當年看的時候的感覺不一樣了,難道是因為由孩子變成大人后,角色地位的改變導致了我看法的改變?我說不太準確,我只是確定,有些東西看后如果沒有引導,可能會弊大于利。
至于這部電影,遲到了三十多年,現在的父母、老師和孩子都已經不是當年那代人的素質水平和風格了,所以,和這個時代已有些不合節(jié)拍了。
感觸有以下幾點:
一,中國教育的問題有很多,其中中高考體制是關鍵,而長期以來的教育投入不足
那句老師都是對的真的是殘害了多少人,發(fā)現小學身邊的兔子很多啊,他們會用正常的眼神看著不正常的我,所以有時候我都不確定到底誰是正常誰是不正常了。
我都不知道我有沒有保持真我,我是不是一只兔子,我的不正常經受不起他們正常的眼光,我最后可能還是變成了當初所不屑的樣子。
怎么定義對與錯呀,可能那一方人多就是對的吧。能保持不隨波逐流太難了。
電影很好看,升初三表示只能看懂這些了哈哈,開始不想去追星 不想看沒有意義的電視劇,覺得化妝也不是種前衛(wèi)的時尚。讀著認真想讀懂的書
《訓兔記》片名簡單直白,直戳主旨。
兔子肖像出現于多個場景,學校、教室都可見到大幅的兔子肖像,為影片的后半部分進行了鋪墊。(這是灰色的兔子)
兔子我認為有三層意味;其一,遵守社會秩序、以小曼為代表的被馴服的“乖”孩子;其二是以皮皮魯為代表的并不情愿帶上兔子頭套,因善良而犧牲自我而臣服于社會秩序的兔子;其三是以女孩手中的白兔子為代表的純潔、單純可愛的童心。兔子的顏色由白向灰的轉變凸顯人物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被馴服,退去身上的稚嫩、真誠,取代而至的是諂媚奉承。
作為成年人,應該反思自己現在是什么樣子。
在現實里觀察,大概有這么幾類:
●變成了兔子,但自己不知道的。(茫然類)
●變成了兔子,但認為做兔子是對的。(無知類)
●紅衛(wèi)兵兔子,誰說規(guī)則有問題,就抨擊誰。不問是非,只看立場。(無知、愚蠢且自卑類)
●變成了兔子,自己知道,但是沒發(fā)現成年之后仍舊是兔子。(自以為是類)
●知道自己是兔子,正努力學習獨立思考,努力做回自己的。(反思自救類)
●未變成兔子的。(極少數)
《馴兔記》,應該是我心目中年度最棒短片吧。黑暗童話的氣質,非常鄭淵潔。
就好像小時候的夢終于成真了一樣,激動,又充滿希望,希望老鄭給我們造的夢越來越多地成真!
小演員們奶聲奶氣的聲音太討人喜歡,與刻板嚴厲的大人形成對比。小孩子們用全然天真的心接納大人制定的標準,并堅定地認定這個標準,從觀眾旁觀的視角看,是一種太過夸張的荒誕,但是從更大的視角看(例如上帝視角),我們現實世界的每個人卻都不得不身處其中。
很多小細節(jié)的處理也有意思:兔子,聽話乖巧;“一一班”
聽話的學習好的學生都變成了乖乖的兔子,唯一清醒的的皮皮魯變成了遲遲未變兔子的“另類”,同學朋友家人老師幾乎身邊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還沒有變成兔子,并且強迫他也要變成一只“聽話”的兔子,在各方強壓之下皮皮魯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可是當他遇到生患殘疾的班主任的女兒的時候,他知道他所不屑的是別人所渴望的,他為了班主任能多陪陪這個小女孩,第二天帶上了兔子頭套,爸爸媽媽開心了,老師開心了,他所在的班級終于變成了“全兔班”,而他一個人默默低頭走在路上,當鄭淵潔說“孩子,沒關系
【馴兔記】好看!孩子 不要難過 這只是一個童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