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把《偷心》的觀后感寫的溫情脈脈,冷靜一想,發(fā)現(xiàn)自己被春天的氣息搞得過分浪漫,《偷心》如果是溫情脈脈的,那這部電影就失去了價值。
《偷心》里的四個人將兩男兩女之間組合的可能發(fā)揮到了最大,卻沒有讓人覺得亂倫或者不堪,只是似曾相識的一聲嘆息。這是編劇和導(dǎo)演的功力,整部戲緩緩的進(jìn)行,卻不失張力,鏡頭干凈,對白簡潔,沒有多余的嘮叨,讓人在兩個小時的觀影和思考之后,沒有絲毫的厭倦和乏味,這樣的電影不太多了。
很多人都說過,電影的拍法有兩種,一種是把簡單的故事說得很復(fù)雜,一種是把復(fù)雜的故事說得很簡單,我想《偷心》就是屬于把復(fù)雜的故事說得簡單的那種吧。我喜歡簡單的東西,電影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大學(xué)的時候,一個師兄對我說,你什么都好,就是不夠多愁善感,你該去讀讀悲慘世界。這話差點把我噎著,人生不一定非得要這么沉重的吧。在經(jīng)歷了歐洲文藝片的長篇大論和臺灣悶片的半小時不說一句話的痛苦之后,我一下愛上了《偷心》這種平民化的表達(dá)方式,其實《偷心》的對白是非常多的,因為電影是改編自舞臺劇
Hello, stranger..
欺騙就是本性 就好像同樣是我的本性的相信
謊言 不論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 請隨心所欲的講 但自己卻從未迷失過
什么人才能平靜完整的玩到最后? 反正不是我
前一段時間看過的電影里面最喜歡的
電影「偷情」(Closer)是四個男女之間錯綜復(fù)雜的感情事件。
安娜(茱莉亞羅勃茲飾):一個離婚的知名攝影家。
丹(裘德洛飾):一個懷才不遇的小說家。
艾莉絲(娜塔莉波曼飾):一個年輕神秘的脫衣舞嬢。
賴瑞(克里夫歐文飾):一個瀟灑自信的皮膚科醫(yī)師。
丹與艾莉絲無意中邂逅,兩人很快墜入情網(wǎng),美麗的艾莉絲成為丹的靈感泉源,也讓丹張開心眼,追尋自己真正想愛的女人─安娜。和丹一見鐘情的安娜,不愿成為介入別人感情的第三者,于是,陰錯陽差之下,安娜和賴瑞交往,且成為賴瑞的妻子
悠揚(yáng)的音樂,慢畫面,干凈明朗中帶著淡淡的溫柔,影片開始了。突如其來的車禍,正如預(yù)告片中的言語:“Love is an accident... waiting to happen.”
馬伯形容這部戲劇是“一個愛情故事。它描述了兩性的猜忌、男性的立場、我們的謊言、曖昧的關(guān)系等等。但最終它還是一個簡單優(yōu)美的愛情故事。和大多數(shù)的愛情故事一樣哀婉。”
可惜的是,電影沒有足夠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出來,帶著舞臺劇改編的明顯尷尬,在情節(jié)及臺詞兩方面都嚴(yán)重舞臺化,基本上是一次失敗的改編。唯一電影化的開頭,由于與后面的不銜接而有讓人空歡喜之感。如果不是有兩個吸引人的影星在其中,絕對是一部無人觀看的影片。更不要提用“The Blowers Daughter”這首歌做配樂的罪孽深重,好比五顆星的歌配兩顆星的電影,可以進(jìn)一步地說,影片開首的一半美好來源于那干凈穿透的歌聲。
順便說一句預(yù)告片的臺詞都寫得很好,倒是從側(cè)面說明了或許創(chuàng)作者只有抓住只字片語感覺的智慧,卻沒有建構(gòu)整個電影的能力。
"Desire is a stranger... you think you know."
"Intimacy is a lie... we tell ourselves."
游戲投入才會過癮。戀愛游戲跟團(tuán)建游戲信任背摔(即一人站在高處向后倒下,下面的人接住他)很相似,而區(qū)別是,戀愛游戲里下面那個人可能真的不會接住你,但你只有摔下去才會知道,也只有摔下去,你才能算是開始戀愛。
站在下面的Jude Law愛得任性愛得懦弱,在Natalie背后掙扎、猶豫、閃躲,站在上面的Natalie Portman率真勇敢,一個漂亮的背摔義無反顧得令人憫愛而敬佩,最后遍體鱗傷得到答案,轉(zhuǎn)身離開頭也不回。
《偷心》2004佳片有約,The Blower’s Daughter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