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攝人心魄的極致的美。不管是德國鄉(xiāng)間靜謐的矢車菊,還是日本東京隨風(fēng)搖曳的櫻花。當兩種精神和思想極端的民族相遇,是這樣震撼的美,如矢車菊的淡定溫和和櫻花的生命短暫。
難以想象。之前聽看到一半的同學(xué)稱為“惡心”的電影,居然讓我的眼淚從開頭流到結(jié)尾再到回想。
難以想象。原本想要聽聽德語,卻只聽到含糊的德國方言和更多的日語和英語。
難以想象。以理性和分析著稱的德國人居然拍出了這么感性和細膩的片子,我真的應(yīng)該說,這是我一次意外的收獲,這也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最好的德國電影了。
他身患絕癥,卻毫不知情繼續(xù)平淡生活;她隱藏夢想,卻展開了安排直到隱忍悲痛地先他而去。
我以為關(guān)于她的可能的自殺,會在電影的最后得到揭秘,也許是一封遺書或者信件之類的;我以為他和會和年輕單純而妖媚的優(yōu)子來場代替妻子的不倫戀情;我以為他最后看看富士山就好回去老死了;我以為他們的子女們會在最后理解最愛他們的父親母親;我甚至以為最后的結(jié)局會變成人鬼情未了之類的套路。。。
我以為。。
很明顯,這部電影使用舞蹈來說話的。
我一向喜歡舞蹈,美麗的舞蹈夾雜著濃濃的情感和訴求,是一件活著的藝術(shù)品,美麗,讓人心醉或者心痛。
所以看完這部電影,對里面那種濃艷的舞蹈印象極深。那舞蹈極盡黑暗,無論是白色涂面加黑眼圈的化妝,還是充滿了陰邪意味的動作,都十分具有哥特氣質(zhì)。然而它又極盡深情,讓人看著不禁神傷。面對這謎一般的舞蹈,我真是目瞪口呆。看到最后,她對我說,終于知道了這舞蹈的秘密,我說為什么,她不說話,我說是不是舞者始終都在抱著那個人,她說恩。不管這樣的理解是否偏頗,我想,舞蹈中的魅力也可見一斑了。
說真的,她的理解讓我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與自己心愛的死者共舞,該是一種何等的悲傷。富士山下,一個在死亡面前徘徊的老人,擁著看不見的亡妻翩翩起舞,這圖景再一次將日本民族文化中死與美的燦爛綻放推至觀眾面前。
親情的冷漠隨處可見,對父母的不耐煩、對妻子的不理解,這些庸常的煩惱時時刻刻都伴隨著人們。生前吵吵鬧鬧,死后黯然神傷,這是一個人性永遠的悖論。但是
在富士山下,和你一起舞蹈。不,我不是穿著你的衣服,而是我們已經(jīng)活成了一個人。原來你哪里也沒有去,你就在我的身體里,生命中…
回憶在櫻花下綻放,也隨著櫻花飄到你的世界。我們終于一起去到了你最想去的地方。
陌生人的溫暖和親人的疏離成了片中對比的冷暖色彩,有些難以言表的悲涼和安慰。
何為在一起呢?
他和她早已是尋常面目,彼此不驚。
他每日按時上班,按時吃她做的三明治,按時回家,讓她輕輕地為自己穿上毛衣,吃她裝好的藥片。他的生活缺乏回聲,放佛一條打了死結(jié)的繩。她有夢想。一個飽滿多汁的自己,對影起舞,來來回回。她看向遠方的富士山,皚皚白雪,散發(fā)著迷戀的存在。她深諳,夫妻間需互相成全,所以她輕微地轉(zhuǎn)身,開始認領(lǐng)日復(fù)一日的人事。
這樣的長途跋涉也會有個終點。于是有一日,她的愛人要離她而去了,終于驚醒,深深地屏住呼吸。表情太容易騙人了。她忽然有了執(zhí)意,于是兩人搭上了行走的火車。透明窗上的蒼蠅, 像是在說,蜉蝣只有短短的一日人生,一日的痛苦,一日的縱欲。她痛他所痛的,忍不住啞然垂淚。
在夜里翻騰的海浪聲中,她伸展肢體與僵硬的他戀戀徘徊,親親地吻著。
那身著紅衣的仿佛是她,掙扎在喪失的困苦里郁郁難出,諦視著黑暗里那一抹白光,面前的自己,撫慰的微笑。夜里滾滾而來的海浪攜著她離開這借宿的身體。一日見蒼穹,一夜是天堂。
他帶著她的藍色毛衣,去了她最想去的地方
【櫻花盛開】『生如櫻花亦蜉蝣?!?br>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