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故事第15篇
2018年11月7日
福爾摩斯二世
Sherlock Jr.(1924)
巴斯特·基頓
當(dāng)這一章迎來喜劇片三連擊的尾聲時,時間早已經(jīng)跨越過一整屆世界杯。我把基頓排在卓別林、勞埃德之后登場,在度過一個屬于運動的夏天后,我們也終于要在電影中見證屬于電影的“運動之王”了。
在20世紀20年代的默片時代,有誰能在電影中比巴斯特·基頓更運動呢?在整個電影史上,除了后來那些上天入地制造著大奇觀的好萊塢超級英雄,還有誰能比基頓更運動呢?卓別林、勞埃德也奔跑、也跳躍,也躲避著世界的陷阱
談到基頓,那肯定不能不談卓別林,這兩位默片時代的電影大亨,喜劇類型的鼻祖,著實優(yōu)秀。
卓別林和基頓的表演完全是兩種風(fēng)格,一種是動的,一種是靜的,一種是夸張的收斂的,一種是外放的憂郁的,一種是帶人同情的,一種是不流露感情的觀眾旁觀欣賞的。片子類型來說,卓別林的喜劇是帶有工人階級認同的社會劇傾向,而巴頓的喜劇類型融合著多種類型元素像極了童話世界。
在看早期默片的時候,剪輯的跳切十分的出戲,這個片子剪輯很牛,看不出剪輯的痕跡來,無縫剪輯做得很到位,角度,動作接口,景別轉(zhuǎn)換,邏輯轉(zhuǎn)換,音樂節(jié)拍,疊畫等?;D睡夢之中的英雄福爾摩斯一個中進景揮手,然后一個大全拐彎,在回到全景的開車么(動作接),多么流暢一氣呵成。更不用提那個戲中戲的夢境中的電影那個剪輯片段了,動作不停得切換場景,制造驚奇效果,耐看。在追逐戲中,失控的車子,屢屢化險為夷,精準的調(diào)度配合剪輯,運動攝影提升節(jié)奏,場內(nèi)小景別鏡頭調(diào)度內(nèi)充滿戲劇張力,簡直完美,佩服沒有電腦特技的昨日,電影人的認真和創(chuàng)新精神。
【福爾摩斯二世】反向突破次元壁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