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觀:這是以消費崔健,竇唯和王菲 高原 姜昕 張炬為主的電影,紋樹的紋身 攝影師 為高原, 王菲就是那個拿撥片的女主角 香港影視天后 ,就連2014年的女主角因為他的音樂所以才喜歡上了搖滾可以看做是姜昕,樂隊里的吉他手最后騎車死了,難道不是映射張炬?這電影看到了很多別人的影子,劇情爛的掉渣,抱吉他去軌道上練歌,難道是因為竇唯黑夢專輯的封面?這天真爛漫的偶遇也太超前,軌道噪音大,誰會去那練吉他,然后擺個造型開始掃弦,我虎軀一震開始懷疑這是偶像劇?但男女主角真他嗎的太難看了,1994年 姑娘不一定非要扎麻花辮子,不過狗尾巴草和麻花辮確實是90年代大陸青春電影典型的標志,之后偶遇到的兩個主女角像站街女,為突出樂隊的勤苦所以選擇抗麻包吃不起飯搶方便面,傻帽的臺詞換成傻逼更好點吧?連毒品都沒,電影怕被和諧嗎?難道中國搖滾就是打炮 打架 吹牛逼 戲果?真不知道你拍中國搖滾是為什么?是為了精神,還是想證明中國搖滾沒有精神,那么你已經(jīng)告訴全國觀眾了,這簡直是部黑中國搖滾的電影,麻煩導演先去看看中國搖滾記錄片再拍攝
文/夢見烏鴉
看本片的片名——《搖滾英雄》,以為是一臺演唱會的名字(確實真的有一場叫做“搖滾英雄”的演唱會),就像當年香港紅磡的“中國搖滾新勢力”那樣。但《搖滾英雄》是一部電影,而且很難界定其類型,說其是一部講述搖滾樂的電影吧,卻又不如《迷墻》那般純粹,只是講述一段搖滾青年的人生歷程,有點類似《天鵝絨金礦》或《幾近成名》。但問題又來了,難道本片屬于如今爛大街的青春片嗎?其實也不然,你更可以將之看作是情感電影,或者是音樂文藝片,當然,特殊一點,也可以將其看作是傳記片。
小眾人的青春,卻是大多數(shù)人的故事。
本片的導演譚華是那種劍走偏鋒的導演,之前與水木年華合作過《我是外星人》,他有另一個身份是音樂人,有一個名字叫做“左小岸”,喜歡音樂的朋友應該了解。因此導演和音樂人的雙重身份讓他拍了這部《搖滾英雄》。或許導演本人不愿意發(fā)聲,但電影這個故事對大眾來說太熟悉《搖滾英雄》以音樂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秦昊飾演的“搖滾天才”與影壇天后之間20多年的愛恨情仇
“搖滾英雄”情懷不應該被商業(yè)毀滅。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