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以為這是部人工造物失控類型的驚悚片,就是極度暴虐的人工少女(?)在漆黑的基地中展開殺戮之類的。
呃……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吧,畢竟到了影片最后Morgan確實失控了,也確實在基地里殺人了。但殺人真是干脆到讓我蛋疼。沒有氣氛渲染,沒有驚恐的表情,沒有一閃一閃的警告燈。針管手槍小粉拳,一下平a一人頭。一基地的人十分鐘就殺光了,你跟我說是驚悚片?
OK,這個確實不是驚悚片,是我被預告片誤導了。呃,還是說我看預告片的時候誤會了?
那這是什么?探討人工智能的片?它探討了啥?
我感覺導演自己都沒想好Morgan的轉(zhuǎn)變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她本性暴虐?還是她因為被視若家人的研究人員背叛才下手?
無論是劇情還是Morgan本身的演技,都讓我覺得我摸不清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小姑娘剛出場的時候就滿身殺氣,極度冷酷,一副全知全能的樣子?!拔抑滥悖?,風險評估經(jīng)理,負責評估我作為生產(chǎn)線的巴拉巴拉……”當時我還以為是高智商冷酷型的人工智能,她做事都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她捅了那個醬油保姆就是為了把總部的人引來以便逃走。
嗯
IBM用Watson制作了該片的預告片,畢竟是AI技術制作的全球第一部預告片,處于好奇搜了全片。給預告打6分吧,單純覺得恐懼與歡樂的情感抓的還不夠精準。全片快進著看完,對血腥暴力的場面越發(fā)接受無能了,莫名反胃。
AI面臨著諸多未知,極端惡化也不可避免,但人性難道就比它們更善嗎?不過是桔子和橙子之間的差別,通過雜交技術,桔子和柚子創(chuàng)造了橙子,誰能說哪個水果更好吃呢?AI生來就被貼上了產(chǎn)品的標簽,成長被制作被監(jiān)管,以為產(chǎn)品的成型總能在掌控范圍之內(nèi)。但如果最初就帶著產(chǎn)品的理念在培養(yǎng),那最忌諱的便是途中夾帶感情。它畢竟是由“人”的部件構成的,自我的成長遠超我們的想象,所以最后人們因為對它的情感而再三的寬容它,認為都有可能犯錯,致使它一錯再錯,最終惡化,也不足為奇了。畢竟不作不死。
另一方面對AI的恐懼也油然而生,誰又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在與這么一個似人的“產(chǎn)品”朝夕相處的時候呢?正如電影最后反轉(zhuǎn)的一樣,只有AI本身,三分之二按命令行事的AI本身。
我不希望最后人性變冷漠變完全理性
首先這是一個很好看低成本電影,沒有什么特效,場景就那么一兩個,但是故事很不錯,有明線有暗線,拍電影不在投資多少,在于用心。
電影的女角我覺得不是摩根的L9而是李的L4,整個摩根的過程就像是她的回憶一樣。雖然到最后才揭秘李也是公司的產(chǎn)品,但是從一開始導演就通過一些對話和鏡頭告訴我們李和摩根一樣。
1李去研究所的路上,上司指令明確避免發(fā)生赫爾辛基事件。
2李和受傷的博士對話,博士說你撒謊,你是兇手,李的表情有變化,應該讓她想到了什么。
3李和齊格勒博士對話
“摩根”爛俗!Morgan (2016)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