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新浪潮# 尤拉伊赫茲的天才之作。揉和直觀的現(xiàn)實主義與幻想的超現(xiàn)實主義,呈現(xiàn)出先鋒驚人的政治演繹。影片的背景設(shè)置在臨近二戰(zhàn)的時刻,蘇臺德地區(qū)被德國侵占,扶持起大摩拉維亞和波西米亞保護國的傀儡政權(quán),但并沒有淪為抗德法西斯的陳詞濫調(diào),而是勇敢而細膩地剖露出一名焚尸場場長信奉納粹極端思想的心路歷程。開篇時于動物園場長與妻子偶遇,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快切制造高密度的隱喻蒙太奇,極端大特寫鏡頭使觀眾完全失去方向感,且是在無交代環(huán)境的全景鏡頭的情況下
影片開始于動物園,一閃而過的籠中之豹是卡爾和妻子初次相遇的的地點,這在影片中多次提及。老虎,蟒,犀牛,鱷魚,大象,猩猩,獅子,各種動物園里被囚禁的動物畫面于卡爾一家四口在動物園里游走觀賞的畫面交叉蒙太奇從一開始便展現(xiàn)了影片極具想象力和沖擊力的影像風格,而這樣炫目的鏡頭語言和剪輯方式越往后越叫人嘆為觀止。通過在動物園故地重游時卡爾對妻子說的話,我們知道了他們結(jié)婚時妻子家人給的嫁妝給卡爾的生活以及工作上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妻子的母親和姑母也給卡爾提供了很多幫助
除了死,人生沒有什么是確定的?!兄鹘桥_詞
我第一次知道捷克人有自己流的是日耳曼血液還是斯拉夫血液的矛盾,是在看了《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之后。不過《焚尸人》里的男主角其實不矛盾,他只是虛偽。什么樣的身份對他有利,就選什么樣的身份。為了驕傲的捷克身份他可以和朋友不歡而散,為了德意志身份他可以殺死自己的妻兒。
這樣的搖擺不定不是因為自己的愚鈍,不是因為被宣傳蠱惑,也不是為了什么崇高的東西,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欲望。這個人,徹頭徹尾地虛偽。他痛斥吸毒者,討厭懶惰的人,但是自己卻是個好色的下流之徒。他迷戀死亡。他總是用梳子梳死人或者將要死去的人的頭發(fā),在梳梳自己的頭發(fā)。實際上他和死人走得很近,沒什么區(qū)別。表面上看他喜歡西藏的佛的輪回的哲學,實際上卻是想成為和活佛一樣站在別人生死之上的人。
后來的殺妻殺子,則完全是人性泯滅了。這里,男主角代表的就是納粹對人性的毀滅。男主角真正意識到自己和納粹的某種聯(lián)系,真正決心投靠到這一“偉大的事業(yè)”,大概是在納粹跑到火葬場抓人時朝他行納粹禮致意的時候吧。然后
焚尸爐前,他麻利地戴上
剛剛脫下的白色手套
像是一個老到的廚師習慣自己的
菜肴那樣,有效地阻止了
食物鏈上的繼續(xù)循環(huán)
一場從地獄召回來的大火
十分鐘甚至更久,他們眼睛紅紅的
看了看手表,和飯店里等待著
上菜那樣,只是他們
再也吃不上母親的紅燒排骨了
而現(xiàn)在正熱氣騰騰著呢
再也看不見疼痛喚兒的嘴
那時她還是個活人呢
死亡的確切味道和著灰白色的
骨頭,在這里小心地研磨著
準備裝進打開的大理石盒子里
請記住這一鏟子是子宮那一鏟子
是乳房……顏色都和她曾經(jīng)的
灰白色頭發(fā),在灶膛里
刨出的草木灰一樣
而記憶中這些活著的土壤,盡管
不知道風接下來會往哪個方向吹
但還是沙啞著向一切說聲“謝謝”
到了黃昏,這里的火就會熄滅
今天他的手套不再是白色的了
快速剪輯和場景切換得太棒了,配樂適當,讓人反胃的大特寫,男主陰郁偏執(zhí)的眼神讓人聯(lián)想到紙牌屋里的安德伍德,最毛骨悚然的是殺害女兒的程序和兒子一樣,所有細節(jié)都像是悲劇重演的預示,提醒觀眾錯誤的狂熱是多么恐怖。傲慢才是人類最大的原罪,一個種族的自以為是總能造成世界性的災難。牽扯到了西藏喇嘛,又是否有某種宗教反思的意味呢?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捷克導演喬拉?赫茲拍出了他的三部最著名的代表作,分別是《焚尸人》《煤油燈》和《魔吉亞納》,而他自述只有《焚尸人》最合其心意,因為這部影片被當局刪減的最少,只有一個場景違背了他本人的意圖。影片開拍時,赫茲發(fā)現(xiàn)自己正處在事業(yè)的黃金時期,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有絕對的創(chuàng)作自主權(quán)。在這部電影中,赫茲大展拳腳, “恐怖幽默”、“詩意表現(xiàn)主義”、奇詭莫測的蒙太奇手法,以及僵硬的木偶式的表演、繁密的人臉特寫、夢魘式的整體氛圍,這些前衛(wèi)性、實驗性的新奇手法得到酣暢淋漓的運用,加上主題黑色壓抑,使得整部影片有一種妖異魅力。
卡爾:神使還是魔祟?
《焚尸人》的故事從動物園開始。眼前是里爾克寫到的在柵欄前狂躁踱步的豹子,花紋美麗,獠牙森森,卡爾帶著妻子拉克美、女兒吉娜、兒子邁利在動物園游玩?!坝H愛的,這是我們十七年前相遇的幸運場所,除了豹子,什么都沒有改變,我們那時所見,已經(jīng)被自然仁慈的解脫”---卡爾對妻子說,像個詩人?!拔铱偸钦務撊蚀鹊淖匀?,溫和的命運,上帝的同情,我們評判其他人
“焚尸人”一個納粹的誕生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