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個標題并不是說我認為這是一部只描述les的電影,正如導演所說,這是一部世界的電影,這一段青澀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中,但是用les的形式表現,正展示了愛無邊界無性別差異。
電影沒有使用太多音樂,再加上大部分人物描寫都使用了超特寫鏡頭,儼然一副紀實片似的敘事方式。妙的是這種刻畫方式沒有讓人覺得厭煩頭暈,反而使影片的代入感極強,悄無聲息地將觀眾領進了阿黛爾的微型生活中去。
阿黛爾的性格
阿黛爾的性格中有很強烈的中性特質(中性特質指剛柔并濟,而并非陽剛),不僅僅從她的行為舉止細節(jié)(如吃相、睡姿、與人交談的方式、游行中的表現等等)。從這一方面我認為她是性向不確定型,也就是遇見誰愛上誰就是誰。
看完近三個小時的電影第一感覺是,emma是個玩弄感情的騙子??赡苁沁@部電影的代入感太強了吧,那些長鏡頭,細致入微的特寫,不知不覺就把我?guī)腚娪爱斨校S著adele的視角,來感受她的喜怒哀樂。
但是拋開剛開始的感性沖動,理智的思考一下,emma當然是愛過adele的。但是這種愛和adele對她的愛是截然不同的。emma顯然是一個情場高手,游走在各色女人之間,駕輕就熟。當她在酒吧遇見adele這樣一個顯得不知所措的高中生時,被她的與眾不同吸引了,她年輕 稚嫩 雖然她只知道畢加索,也不理解什么是存在主義,但這一切都讓作為藝術家的emma感到新鮮,她得到一種作為關系引導者的控制感。而emma之于adele就是托付全部感情的依靠。她義無反顧地愛著emma,這份愛就是她全部的世界。但emma不是,她高中時期就信奉薩特的哲學,她明白只有自己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她的目的明確,愛情并不是她的生活必需品。所以當熱情褪去之后,adele感到孤獨,因為emma把更多的愛給了藝術創(chuàng)作。
霧氣蒙蒙的下午跟好友在唐人街邊上的Curzon Soho 看完了這部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其實我很喜歡大陸的譯名《阿黛爾的生活》,簡單直接。港臺的譯名總有太多自以為是的花頭,去年一部Dans la Maison, 港譯《偷戀隔籬媽》,與之相比,大陸譯名《登堂入室》,簡直淳樸簡明到令人拍手叫好。跟朋友看完電影,走路去一家日本餐廳吃晚餐。整個路上對電影都沒有太多討論,只是覺得好看,值得看。當時我們還說,奇怪,有的電影看完了讓你有熱烈的討論欲,而這部沒有。過了幾日,它的功力才在我心里發(fā)酵。那些細節(jié)和喘息才在我的心里沉下去又浮上來。
阿黛爾和艾瑪相遇、相愛、吵架、重逢、散席,任何戀愛過的人大概都會在這電影里看到戀愛時自己通紅的臉,失戀時自己喘不上氣來的心痛。看似紀錄片式的追蹤視角,但那鏡頭是如此細致、溫柔,對準生活里最微小的呼吸。我們不由自主愛上這個莽莽撞撞又充滿生命力的阿黛爾,她好像是從地里崩出來的孩子,那么鮮活。
雖然是史上第一部獲得戛納金棕櫚的同性戀電影,但是《阿黛爾的生活》多年來一直飽受部分女同性戀的厭惡,她們的厭惡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它確實激起了我又有很久沒有寫過的影評欲望。
這一年左右,南國野獸,月升王國,少年PI,都曾讓我驚艷,可真讓我有話可以說的,還是這部拍的很明白的電影。
是的,很明白,這位導演實力不俗,這部電影有他自己的強烈的主觀意向,亦有可以共感的大眾感情??蔁o論哪樣,一切都清楚明了,讓你栽進兩位演員的動作里,仿佛你就是她們,你面對的,也是對方一個勾人親吻的嘴唇。
1.尺度。
尺度是讓我吃驚的第一個地方。蕾雅賽杜因為有點名氣所以好一點,可新演員阿黛爾算是付出了不能付出更多的代價。她就沒有沒露的地方。如果她確是醉心演藝事業(yè)的新演員,一位A級電影節(jié)??偷拿麑а菹霝槟銓⑿码娪暗拿指某赡阕约旱拿郑悄懵抖嗌俣紩侵档玫?。
而且,導演也并沒有將性愛鏡頭往色情的方向走,能看到的是她們的投入,和滿足,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分手后阿黛爾問艾瑪的一句話,前面艾瑪說自己的新女友什么都好,阿黛爾問:性上面呢。
艾瑪語塞了,很顯然沒有那么滿足,她還溫存著阿黛爾的身體對她的誘惑。
“阿黛爾的生活”2013年度佳片,生活就是一片霧茫茫的迷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