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網(wǎng)絡(luò)上曾流行過這樣一個段子,兒子與爸媽的日常對話?!皨?,我鞋在哪”、“媽,今天吃什么”、“媽,你能不能幫我拿件衣服”等等諸如此類的對話,但當媽媽不在家時,日常對話就變成了“爸,我媽呢?”。
第一次看到這個段子時覺得講出了很多家庭的現(xiàn)狀,風(fēng)趣幽默,甚至還有些沾沾自喜,因為這樣的日常對話充分證明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但后來轉(zhuǎn)念一想這樣的思維定勢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許許多多的女性……
剛剛看了2018年美國喜劇電影Tully,然后全程好奇喜劇元素體現(xiàn)在哪里?影片總體基調(diào)比較壓抑,甚至令人絕望,我還因為看的時候腦洞比較大,中間一度錯覺這是個懸疑驚悚片。
有人說這是個反婚反孕宣傳片,可尚未婚育的我仍然看得膽戰(zhàn)心驚。不是因為恐懼最終可能婚育的未來,而是因為我同樣處在馬洛的這個年齡。誠然,我不像馬洛那樣,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其中一個還患有躁郁癥,一個又是剛剛呱呱墜地,日夜哭鬧不休,丈夫更因忙于工作,回家后理所當然的當起甩手掌柜,沒有任何依靠,只能苦苦支撐
“塔利”資源從來就在自己這里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