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其實還不錯,就是劇情太老套,這種類型的電影一多起來,給的評分自然就不太可能會高。
一開始看這個名字的時候,覺得應該是大型的末日類型電影,跟《2014》那樣的差不多,可是它又讓我失望了,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本來這部電影就想給個吸引人的標題,痛恨標題黨。
其實也就是美國的一部分從洛杉磯到圣弗朗西斯科板塊運動,在這里形成裂縫。
這部電影主要講啥呢,簡介一下:
一個肌肉牛逼男,負責營救工作的人,和他的豬隊友開著直升飛機救了一個因為山體滑坡而卡在懸崖上的一個女的,本來以為這個女的應該和后面的劇情有關系,不是女主也是女配吧,但是.......
她真是一個路人,加入這個橋段只是為了彰顯肌肉男的牛逼。
之后講了肌肉男的家庭,他的妻子要和他離婚,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和另一個富豪男同居了,還準備肌肉男現(xiàn)在唯一的一個女兒接過去一起住,也就是拋下肌肉男孤家寡人。好像很慘的樣子。
后來肌肉男去了富豪男家,和妻子已經(jīng)女兒說了幾句,看出肌肉男其實不愿意離開母女倆,不喜歡富豪男,富豪男很紳士,但是他不是肌肉發(fā)達型
影片中普及了大量的地理科學知識,地震可預知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快速準確的預知就是地質學家在潛心研究的一件事,雖然其中原理一般人不甚了解,但是在面臨危險時如何自救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這也為人們敲響了警鐘。雖然影片中的避難措施并不是完全正確的,像什么躲桌子底下,一旦坍塌必死無疑,三角區(qū)倒是蠻對的,而且地震了就應該往空場跑,網(wǎng)樓上跑那是有足夠自信直升機回來救,不過風險還是蠻大的。
又一次燃起了吐槽片名翻譯的沖動。要不要是部災難片都要和末日扯上點關系,難道1999世界末日和2012世界末日的癮人們還沒有過夠?即使不看本片,只是從預告片和電影介紹都能知道,本片和末日根本無關。片名之所以叫San Andreas,是因為片中的災難發(fā)生在圣安地列斯板塊帶上。這樣一種起名字的方式簡單直白,一看就能知道電影會講個什么故事。不過筆者一看到San Andreas就總是會想到別的地方去。估計游戲玩家們都會和筆者一樣想岔了。甚至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巧合,主人公巨石強森還真在電影中上演了俠盜獵車的戲碼。
在筆者的印象中,災難片屬于比較稀有的類型片,隔很久才看得到一部問世。尤其是在臭名昭著的《2012》之后,除了《2012 in 3D》的騙錢3D重映版本之外,只有一個小成本《不懼風暴》和《海嘯奇跡》上映。也許正因為資源稀缺,因此只要是一部災難片,都能在全球范圍內(nèi)獲得不錯的票房。也可能是因為災難片能喚起人們心中對于自然的敬畏和對于死亡的恐懼,不過更可能的原因是災難片總是在大銀幕上制造視覺奇觀。而看到別人受災,觀眾們能獲得精神上的極大娛樂
這部末日崩塌我是當成科教片看完的,無他,電影套路實在是太純熟了,熟到幾乎沒有懸念。
開片不久看到那個清秀的亞裔小哥我就就替他捏了一把汗,亞裔,還是災難片,這個組合好像很難活過20分鐘啊。而且這個金小哥的科學家身份可以被那個呆萌發(fā)福的白人老哥完美替代,感覺這個角色的作用就是導演要盡快用掉員工名單里的亞裔配額而已。果不其然,很快就到了大壩那場戲,看到金小哥下井我就明白了,導演已經(jīng)決定了,就由你來...
<圖片1>
再回到主角一這條線,深沉耿直的爹,含情又決絕的媽,瀟灑多金的第三者,還有如花似玉的女娃,這一家子好像在哪里見過....三次???颶風營救1、2、3?而且看到尤安飾演的土豪我就有種不好的預感,這哥們兒最后不能逃出生天也就罷了,死的時候可要大義凜然一點啊,千萬不要黑化。因為我深知類似題材影片里,什么龍卷風啊、地震啊、海嘯啊還有哥斯拉,他們都是美國主流社會價值觀的堅定擁護者,對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貪得無厭的奸商等等一向是秉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原則
“末日崩塌”溫情牌是一副好牌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