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為啥要被刪 我改還不行嗎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菊石》都是一部值得期待的電影。
主題,19世紀的兩個女人之間的禁忌之戀,取材于真實人物,英國科學史上著名的化石獵人瑪麗·安寧,話題性十足。
主演,凱特·溫絲萊特和西爾莎·羅南。肥溫就不用說了,從影二十多年依然魅力不減的Rose羅南,年僅26歲已經手握四次奧斯卡提名。
導演,弗朗西斯·李,前兩年的處女作《上帝之國》曾引起過極大的關注,被譽為英國版的《斷背山》。
然而昨晚看完,我只能說,真的,有點,失望。
電影想講的東西很多,愛情
導演弗朗西斯并未給片中兩位女主演的關系涂上過于纏綿浪漫的色彩,或許這會讓期待一場沖破世俗枷鎖的曠世絕戀的觀眾們失望,但這反而是這部電影的高級與現(xiàn)實之處,與其說這是一部探討同性之戀的故事,不如將電影內容歸納為幾個關鍵詞:【理解、階級與性別】。
弗朗西斯沿襲了自己在《上帝之國》的風格路線,《菊石》依然冷淡、硬朗、陰郁,同時各種細節(jié)的呈現(xiàn),也非常生活化,陰沉的海邊天氣,暗色的房間,微弱的燭光,飽受生活折磨的母女,她們的生活缺乏光亮
如果說一部電影真的能影響人生,我很感激在21歲看了《卡羅爾》,27歲看到《菊石》。
獨自跑到紐約只為看Carol的沖動,也變成了在自己房間看Ammonite也要戴上耳機的顧慮。
這是一部看完立即想看第二遍的電影,因為它太簡短太冷峻,太大膽又太保留了。它不像是你想要陳列在玻璃罩中的藝術品,沒有那么多精巧的設計,故事扁平,場景單調空曠 - 逼仄的房間也聽得到干冷的回聲,呼嘯的海邊還感覺著手持鏡頭的呼吸,海浪的聲音壓過談話,語言如愿以償失去效力,讓位于影像
它不脆弱,不甜膩,甚至不抒情
拋開劇情演員都不談,就沖整體文藝冷清風的藍色基調還有那么多唯美空境畫面這兩點,我就愿意無腦給五星,看的過程中一直在不斷截圖。
在我眼里,凱特是大美人,西爾莎是小美女。前者雖然年齡上不再是昔日少女,但上了年紀后反倒越品越有味道,熟女的風韻猶存真的愛了,西爾莎呢,像神話里一塵不染的精靈,又純美又溫柔,后面那段船戲里被舔pussy的橋段,她披下來一頭金發(fā)趴在墻上喘息的樣子簡直就像一個純純的茉莉花香信息素的omega,明明那么干柴烈火的畫面,卻讓人覺得空氣里充滿的都是清甜的花香
開頭博物館女工擦地板,男工粗魯的踩過去,女主捐贈的化石也被改成了“Mr.”,這開頭兒太簡潔有力了,編導knows what he is doing,這片子是BFI資助的,是英國電影工業(yè)的高水準
再有,我覺得蒙太奇其實是《老夫子》教給我的,四個畫面講一個故事
Ridley Scott說電影其實就半小時,其他時間都是這半小時的延展,的確如此,比如這個開頭已經是視聽語言極簡煉有力的了,但濃縮起來,核心信息量也就4幀畫面,1/6秒
這生無可戀的表情,太能擊穿觀眾了
嗯頭發(fā)也是角色,牛逼的分鏡設計
菊石:你真的看懂了嘛,人物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