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影探”,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最近幾年,全世界的影視劇都越發(fā)關注邊緣文化,當然中國除外。
這似乎符合“喪文化”的趨勢,但小探覺得“喪”并不等于“喪氣”。
這就好比,社會邊緣人物可以被大眾當成“l(fā)oser”,但他們可以比富豪過的更快樂。
很多英劇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以下劇中的主角全是廢柴/小人物,但他們的故事時而讓觀眾笑得屁滾尿流,時而又感動的眼淚汪汪。
其中我們推薦過搞笑喜劇《少年犯》 ,講的是愛爾蘭土味二逼青年的歡樂生活。
既然你們把片子搞成偽紀錄片形式,我也偽一偽,看完全部三季來一篇偽劇評。
但你大可不必擔心劇透,因為這部劇既沒所謂正經(jīng)劇情,也沒有高顏值主角或復雜的人物關系。男主模特出身非常帥,但這個點基本是弱化處理;女主是他的表姐(現(xiàn)實生活中的親姐),所以戲里戲外也不存在任何浪漫感情線。綜上,這部片子在國內(nèi)(甚至英國以外地區(qū))恐怕很難火起來。但在英國本土貌似頗受熱捧,在本劇官方油管賬號的評論區(qū),很多英國人稱此劇乃英版《辦公室》以來最優(yōu)秀的BBC喜劇。那么,這部片子究竟魅力何在
本來是沖著閑的蛋疼純打發(fā)時間的態(tài)度看這個偽記錄片的,不過卻被這倆蠢到極致的活寶萌到了。其實我首先想說的是BBC在片頭寫的那些話我,不認同,什么他們只是用這個紀錄片來探索(explore)為何鄉(xiāng)下青年會被越來越邊緣化,我沒看出來這個紀錄片是怎樣探索的,因為我覺得不管是城市長大的小公主小少爺,還是在鄉(xiāng)村長大的孩子,因為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無法比較,所以無法從上帝視角來評價他們因為在不同環(huán)境里展現(xiàn)出來的成長的樣子,只不過是另一種青春罷了。
天生紀錄片粉,這部偽紀錄片當然也有很多橋段是很觸動我的,不管是正面的還負面的,我相信觀眾都能感覺的到。就像最后一集Kurtan說:what the fk am I doing with my life. 其實聽到他這句話時,我是很悲傷的,就像他姐姐那樣悲傷,本應該開心的為他的覺醒而欣慰,但是總感覺這并不屬于他,他不一定非要像別的孩子一樣過了20歲就飛出村兒里去大城市拼搏(念書),就像別人一樣找到了一個更大的舞臺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或者在外面牙打碎了也往自己肚子里咽。因為無法比較幸福感
很早以前我看過的書,老師講的課都告訴我們,要想自己是誰的問題,想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我也一直這樣覺得,即使現(xiàn)在經(jīng)常鼓吹反意義,但其實骨子里仍有自己所期盼的生活。
Kerry和Kurton不一樣,他們是還沒長大的我們,是可以繼續(xù)任性胡作非為的我們。如Kerry所說,他們很幸運,不用非得去工作。我有時候也迷惑,我選擇一定要考上大學,選擇上完學后一定要出來工作,是真的我遵從內(nèi)心的選擇嗎?這個答案也許是否定的,這些我做的選擇無非都是在幾個選項里權(quán)衡一番做出的決定,我能評估出選擇后面的路
《英村腦殘故事 第一季》驚喜連連!離真實更近一點的偽紀錄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