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比《單身男女》好看,真沒辦法。后來湯姆漢克斯和梅格瑞恩的《電子情書》又翻拍了一遍,劇情更甜美了。
在大蕭條時代的人們看了這部劇,怎能不被麻醉。
看看《單身男女》是如何結尾的吧。在四十歲之前的財產還沒到千萬,別結婚了吧因為你沒成功,不配擁有幸福,包括那位教授。
這部影片的浪漫與溫馨程度直追我心中的好萊塢浪漫之王、也是我的好萊塢愛情電影啟蒙《緣分天注定》,不過由于我太吃凱特.貝金賽爾的顏,所以估計到死也不會有被撼動的可能.......斯圖爾特與蘇利文這對從互相不爽到不知情的傾訴筆友再到男方發(fā)現真相又刻意隱瞞直到最后的開誠布公成雙成對,一個教科書式的好萊塢愛情大片模版。另外,本片還將一個浪漫故事嵌入進了經濟蕭條、失業(yè)率激增的背景下,有了一絲現實主義味道,比如為了一個“不起眼”的工作掙破頭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
由于受到美國電影審查法案海斯法典出臺的影響,恩斯特·劉別謙無法再像20世紀30年代早期的那樣,游刃有余地去拍攝像《天堂里的煩惱》式的刻畫人性陰暗面帶有強烈性暗示的兩性三角戀的喜劇。而1934年出品《風流寡婦》也宣告著他的這一幸福創(chuàng)作時期的終結。但是,這并沒有阻礙恩斯特·劉別謙的喜劇天賦繼續(xù)閃光。20世紀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早期,短短數年間他就相繼推出《妮諾奇卡》、《街角的商店》和《你逃我也逃》等一批然題材不同風格迥異,卻都大受歡迎的經典喜劇作品。
《街角的商店》有別與恩斯特·劉別謙其他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商店里發(fā)生的種種故事。影片刻劃小人物的寂寞心靈,有十分溫馨動人的戲劇效果。全片筆觸輕快,表演生動,具有20世紀40年代喜劇的樂觀積極氣氛,看來足以洗滌人心。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那些處處閃動著生活趣味的小細節(jié)上?!督纸堑纳痰辍犯裱c的好萊塢主流喜劇模式,內容上提倡社會主流價值觀,宣揚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故事中角色形象更多個性更鮮明,同時,恩斯特·劉別謙以往的那些經典的“觸覺”的運用相對減少
1940年度佳片,《街角的商店》8.5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