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女性獨立且強大,但受到男性花言巧語哄騙淪為附庸;
第二階段,女性徹底淪為奴隸,愿望就是得到男主人的青睞并懷孕,在其他女性面前耀武揚威,而且無法掌握自身生死;
第二階段后半:女性擁有的些微權(quán)力也是男性的施舍,且無知到甚至對改變自己的命運毫無想法;
第三階段,對知識的渴望開始覺醒,哪怕黑袍加身只能露出一雙眼睛,哪怕依舊生活在男性的掌控下,終日被囚禁于室內(nèi),也開始渴望世界上一切美好真實的知識;
現(xiàn)階段:開始希望用付出愛來獲得男性同等的愛,而后意識到作為彼此獨立的個體
女主在片中有一種理性的冷漠,如她所說她的感性(feeling)來自于其他人的故事,我傾向于認(rèn)為女主和精靈在后半段的相處是對于情感的體驗,她對于故事化的一種向往,而精靈從女主的第一個愿望開始就陷入了又一種囚禁(精靈無疑是情感、意識、感性的代表,他對于愛的感性兩次都讓他陷入瓶子的困境,而女主卻許愿讓他再次傾注這種情感,所以我不認(rèn)為精靈這一次會擁有he),至于女主,她會被故事的情感所打動,以至沖破自己對于“許愿故事沒有好結(jié)局”的思考許下第一個愿望,但同時她的理性催動著她使她保護著自己
1、故事,和相信
電影開始于一段女主的旁白,黑幕中女聲起:我叫艾麗西亞,我要講的故事是真的,不過,如果當(dāng)做童話來講,你可能會更相信。
黑幕漸消,出畫面:云端,飛機現(xiàn)。
女聲繼續(xù),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開場白: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人類用金屬翅膀在天空飛……
僅這個開頭,電影鋪墊了兩個核心概念:故事,和相信。
一,旁白用了第一人稱,意為現(xiàn)身說法,體現(xiàn)真實感。
二,旁白提到你可以當(dāng)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因為接下來的故事看上去很奇幻。
三,為什么強調(diào)童話故事人會更相信?
很明顯
今天聊聊澳大利亞 / 美國電影《三千年的渴望》。
片名Three Thousand Years of Longing (2022),別名三千年的思念。
本片改編自A·S·拜厄斯(A. S. Byatt)的《夜鶯之眼》(The Djinn in the Nightingale's Eye)。
《三千年的渴望》是喬治·米勒在完成心愛作品《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后的新作品,他借著艾麗西婭開始講述屬于他的童話故事。
影片包含豪華的演員陣容,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把一個古老精靈的神話故事帶入現(xiàn)代社會,很有《一千零一夜》的感覺。
當(dāng)燈神催促著人類許下愿望時,她識破了他比她更需要這些愿望的真相,于是他不得不為自己辯白。在此《三千年的渴望》似乎還在探討故事的魔力,但看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它不過是又一個愛情童話,只是主角從青年男女換成等待了三千年的精靈與講故事的女人。
如果說那個遲遲不曾得到自由的精靈所經(jīng)歷的是一場又一場有關(guān)愛與失去的洗禮,那么這個向來不肯丟棄理智的女人所自矜的就是一次接一次關(guān)乎自我欲念的壓抑。起初她急切地想要證明精靈更需要人類而非人類需要精靈,因為他依托人類的欲望而存在但她可以無欲無求
注:下文有劇透
正如《天堂電影院》《雨果》《不》是“寫給電影的情書”,《三千年的渴望》是喬治·米勒寫給“故事藝術(shù)的情書”。盡管影片沒有直說,但換一個角度就會發(fā)現(xiàn),它講的是:一個不信故事的人,開始相信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敘事學(xué)家,因為長期研究故事的歷史和原理,她對一切故事、神話、幻想已經(jīng)祛魅,她堅信故事正在衰落,且終將被科學(xué)取代,但一次伊斯坦布爾之旅,改變了她的看法。
在那里,她得到了一個魔瓶,釋放出了瓶中的精靈。按照慣例,精靈讓她許三個愿望。身為敘事學(xué)家的她
“三千年的渴望”這是一個美麗又豐富的電影,一定要點開這五彩斑斕的魔幻世界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