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錯,因為是國內很有才的配音,故事也好,2稀里糊涂不知所謂,3得大團圓,返回人類。劇情就更加糾結,人類都是超級弱智,毫無邏輯,最后2戰(zhàn)美國大兵來解放小鎮(zhèn)更是搞笑。當然亮點還是有的,譬如小兵甲,小兵乙的對白,惡搞星球大戰(zhàn),最大的亮點是DAKO的壓軸搖滾樂,相當棒的,前面的浪費就在最后散場時收回,希望別怕續(xù)集了,當然來搞個搖滾妖星dako外傳估計會好些。
呂克?貝松始終無法躋身大師之列,甚至還常被揶揄作明信片導演,然而細數他的影片,卻幾乎每一部都讓觀眾印象深刻。從《碧海藍天》到《殺手萊昂》,再到《第五元素》,盡管呂克?貝松真的越來越“好萊塢”,但不得不說:呂克?貝松的電影絕對稱得上最有藝術氣息商業(yè)片。
2006年,《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第一部上映的時候,呂克?貝松一度高調宣告這將是自己導演的第十部影片,也是收山之作??僧?9年亞瑟2上映的時候,呂克?貝松又改口說,是《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激發(fā)了自己的潛力,所以會打破自己“功成身退”的承諾。既然有了這么調皮而又完美的借口,《亞瑟3:終極對決》(Arthur et la guerre des deux mondes)也就決無理由藏著掖著了。
【向瑪塔扎德發(fā)起最后戰(zhàn)爭】
從“亞瑟”系列的第一部開始,這就注定是個需要續(xù)集的故事。當十歲的亞瑟為了保住外婆的花園,沿著外公失蹤前留下的線索,第一次打開月光之門進入迷你王國的時候,這場人類與迷你王國之間的愛恨情仇就已展開。
貝松在電影發(fā)布之前,一口氣寫出了四部“亞瑟”系列的奇幻兒童小說
弗萊迪·海默跟公主飛吻的時候忽然覺得他長大了。
從1看到3,雖然有拖沓的地方,但是這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真是非常的了不起,導演呂克·貝松讓人心馳神往。
喜歡爺爺他們家的房子,和房子后面的樹林,喜歡螞蟻見到媽媽時的握手,喜歡達可,喜歡蚊子坐騎。
希望大導演會不停的有新作繼續(xù)奉獻給我們。
開頭的小鎮(zhèn)很干凈整潔,雖然只是稍短的畫面,但還是讓我想起了《剪刀手愛德華》里那個每家都有干凈顏色的清靜小鎮(zhèn)。之后的那個小迷你墨人去通知國王時的taxi很好玩,包在一只軟甲蟲里一路滾下去,果然還是動畫版里創(chuàng)意多,做動漫的人也都是創(chuàng)意無限的人。這里邊亞瑟的的父親換了個人來演,感覺這個更適合些。不過聽著這原聲語氣感覺也沒有其他的原聲電影好聽,總覺得他們都不在調上或者配起來時不在情緒上,還有就是,說話實在太快了。情節(jié)上我不太喜歡的是非要把戰(zhàn)斗轉移到現實世界來表現,好好的小鎮(zhèn)來個爆炸來個火燒看得都心疼,本意上已經偏離了前兩部的感覺,出現了打斗與現實中的過多特效,一部帶點兒小好玩的電影已經看不到了。不過我很喜歡亞瑟的媽媽在知道亞瑟在蜂窩里時的堅定,以及最后外婆所說的,就讓羅斯切吧,她并不比其他人笨,她只是需要我們的鼓勵和支持,這難道不是冒險的意義所在嗎,信任與互相幫助。
【亞瑟3:終極對決】有味道!這樣的電影你讓我如何形容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