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起手來》用好玩有趣搞笑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故事。應該是最后吧!有一個場景,晚霞天空,當太陽落下時,在山的那邊突然傳來一聲:“舉起手來!”然后在山的頂端,潘長江緩緩將手舉了起來。這里很有意思,算是對投降的一個個體的表現(xiàn)吧!。這部抗日戰(zhàn)爭題材的影片帶有濃厚的喜劇風味,它反映了無數(shù)的抗日戰(zhàn)士一起團結起來,智慧打倒敵人。如今在看這部影片,想到的好多都是有趣的點,騎著豬的太君,調皮的小孩子,還有吃青蛙的潘長江。最后我們勝利了!輕喜劇,不做什么嚴格要求,挺好的。
舉起手來 中的日軍形象和《地道戰(zhàn)》《小兵張嘎》里的日軍形象有何兩
樣?皆是夸大的猥瑣。如果說當時那種極端拔高正面人物、丑化侵略者的
形象是出于鼓舞民族自信心的考慮,那么半個世紀過去,是不是該有點變
化了?只愿意表現(xiàn)光明的一面,虛妄的高、大、全和不符合實際的貶低對
手,本質上就是出于一種自卑和不自信。滿是通過埋汰敵人而抬高自己的
潛意識美化,這種無形中的價值觀更使角色虛空,進而逼劇情走向荒誕。
這般丑陋經(jīng)年累月,如毒素在經(jīng)脈中流淌,逐漸變得可以接受甚至合理,
不應是本土電影所呈現(xiàn)的態(tài)度。馮小寧的《舉起手來》,通過羞辱日本人
無下限的表現(xiàn)而搏觀眾的笑聲,這種自我強大的意淫之法終究無法使本土
電影真正強大,而只能淪為婦孺口中的浮云之談。
作為一部喜劇電影,這部電影無疑是及格線以上的,看的過程中,會跟著劇情自然地笑出來。
全劇沒有一句臺詞的日本士兵(潘長江飾演),靠著羅圈腿、斗雞眼,讓人忍俊不禁。
兩個娃娃兵,智慧的化身,調皮搗蛋中,將敵人各個擊破,搞笑中讓人大呼痛快。
就連公雞、驢、豬在劇中的發(fā)揮,都是非常好看的喜劇元素。
作為一部喜劇電影,喜劇的內核是清晰的,喜劇的表達方式也是順其自然,不會顯得尷尬。在套上抗日戰(zhàn)爭的背景,看完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是輕松、痛快、酣暢淋漓。
這只是笑話喜劇而已,別糾結歷史真實性。如果要看史實,就看記錄片去。你先要想想,真實意味著什么,觀眾看了絕對不舒服,甚至無法忍受。我曾記得某影片,結局不好,兒子死光了,到老頭想去報仇也死了,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全死在日本鬼子下。這樣影片或許很反映史實,不過觀眾心情會怎么想?憤恨啊!又無奈。光是這一家人結局全部日本人殺已經(jīng)讓人憤憤不平找不到發(fā)泄口。那想想真實歷史,這樣例子會數(shù)不勝數(shù),拍成影片觀眾心情會怎么樣,是不是非得要搞某些人內心炸盤效果才叫好電影?
另外
劇情毫無邏輯,演技浮夸弱智,給低端觀影人群的“喜劇大餐”,其實就是一坨屎
看見各種惡心人的低俗的屎尿屁雷點,我是真的笑不出來,還特別費解笑得出來的人,如此低俗拙劣的片子能在過審,在CCTV6放,被大眾認同,而在當下世界(除個別國家地區(qū))政治正確的lgbt題材卻成為院線電影不可觸及的痛,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諷刺,這也可以看出國民素質還需提升。
也許我現(xiàn)在是小學二年級(再大不行了)我會很喜歡這部片子吧,畢竟可以無知無罪地像個zz一樣,滿懷民族自豪地笑。
【舉起手來!】輕松搞笑就好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