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人說起《蕭紅》是和辰哥聊天的時候,她在影院看的,但是有些失望。“太軟了”。辰哥這樣評價,彼時我并不了解蕭紅個人生平,僅僅知道是個女作家。前段時間網(wǎng)絡(luò)上集體討伐綠茶婊的時候,林徽因被人掘墳似的提起。后又有眾多四月天鐘愛粉為其平反,主要一點就是說林徽因已經(jīng)很慘了,大家不要這樣黑她。要比慘,蕭紅更慘。有人這樣說到,于是貼了一篇長長的文章,記敘了從逃婚到死亡的過程,沒有太多感情色彩,是蕭紅的大致生平。
現(xiàn)在找不到那個帖子了,但我記得好像是八卦組的。八卦組也真算是包羅萬象了。
我跟朋友簡述生平之后他們的第一感覺也是這女人想要獨立但不夠獨立,有膽子,但卻不夠大。
當時看完那篇文章之后的感受是,真實的蕭紅可能比電影里的更軟弱,她除了心中無限執(zhí)著于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讀書、寫書、出版、接觸文藝界之外,她從未逃離過對他人的依附。似乎是蕭紅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自己是個女人,不能脫離男人而生活。最初是因為物質(zhì)需求而不能離開丈夫,后來因為精神所依不能離開情人。兩次自以為是的戀愛,兩次遠離愛人的生產(chǎn)
為著翻作家蕭紅的外圍資料,看了2012年霍建起導演的《蕭紅》,槽點太多,不一一吐了。
提到一生,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皺紋嵌著日啥的老頭,顫顫巍巍坐在門口給孫輩講50年前故事的畫面。但對于蕭紅,31歲就是她的一生,客死他鄉(xiāng),骨灰不明。幼年喪母的蕭紅,其祖父和父親、男友汪殿甲(存疑)、情人蕭軍、丈夫端木蕻良,以及臨終陪伴的駱賓基這6個男人串起了與她或平行或交織的軌跡。不知道蕭紅病逝香港時有沒有感覺一生得到了幸福,得到了她祖父說的“長大就好了”,但愛情,她一定收獲到了。
不假,蕭紅的愛情和寫作生涯都不長,所以乙福海(電影編劇之一,另一為霍建起妻子蘇小衛(wèi))把“展現(xiàn)一個完整、真實的蕭紅”作為劇本寫作的初衷,并還獲得了“夏衍電影文學獎優(yōu)秀電影劇本獎”。雖說這是大陸電影文學的最高獎,但也不能掩蓋搬上銀幕的劇本的低劣。
一部自洽的電影,大概相當于小說中的中篇或短篇,而一部自傳體的片子,從孩提講到人生落幕,面面俱到,必然是完不成的。中青報的杜涌濤在談及人物采訪時也說過類似的話,把人物履歷列出來,寫成小傳
冬天里,陰天的下午在家一個人看完了。更覺得陰冷了。不知道導演的初衷是想描述蕭紅的一生更多,還是她的感情更多些,總覺得最終刻畫出來的樣子像千千萬萬個吃了愛情的苦的平凡傻娘們兒一樣。體現(xiàn)蕭紅成就的地方并不多。當然,如果導演原本就是想把她刻畫成平凡女人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宋佳來演蕭紅還是挺合適的。雖然彈幕上都在喊湯唯。她倆都合適,各有各的好。黃覺就有點出畫,是嗓音還是一臉痘坑?總之覺得他不夠吸引人。最后端木的懦弱沒有表現(xiàn)太出來,前一秒還覺得終于遇到了可以依靠的人
簡言之,霍建起不懂蕭紅,不懂女人,更不懂愛情。為了節(jié)省腦細胞,他更多用的是讓演員將人物心理說出來,而不是細節(jié)的捕捉,鏡頭語言。這就讓電影和觀眾感觀產(chǎn)生了錯位,“裝逼”的意識先入為主,人物設(shè)置單薄,再加之做作到搞笑的臺詞,失敗在所難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這部蕭軍蕭紅這一對左聯(lián)“小紅軍”唱主角的電影里,居然沒有像多年前的《魯迅》那樣,頻頻唱紅,而是將著力點放在了男女關(guān)系上,甚至在影片后半段出現(xiàn)了兩男一女同睡一床的中國公映大銀幕突破之舉,還是體現(xiàn)了一點導演的想法。但是,從本質(zhì)上說,《蕭紅》導演霍建起和《神探亨特張》導演高群書,都是一樣的。兩個人都是想用電影表現(xiàn)“我懂”,一個是懂蕭紅,懂女人,懂愛情;一個是懂中國現(xiàn)狀。可惜的是,他們的“懂”只是比“不懂”懂那么一點點,騙得過那些什么也不懂的觀眾,而在比他們懂那么一點點的人面前,難免貽笑大方。
【蕭紅】孫維明主演,什么樣的愛情在被記述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