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我看的電影里面次數(shù)最多的一遍,里面的人物和情節(jié)我都可以背出來了,但是每次看的時候總是熱血沸騰。可能是因為搖滾的題材吧,燃燒了我所有的理想。
什么是搖滾?誰能告訴我真正的答案?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我真的很佩服張婉婷對搖滾的理解,對自由理想的理解,對時代變革中中國的理解。子曰、唐朝、鮑家街43號等樂隊的歌都恰如其分的嵌入進來,也是導演是我們上輩人的緣故,選擇的都是80、90年代中國最具代表性樂隊的作品?!澳枪獾纳钐幍降走€有風嗎?”這不是一個物理的研究,而是自身對靈魂的一種拷問。
什么是理想主義?什么是理想主義者?我想理想往往都被現(xiàn)實的車輪軋個粉碎,剩下的也被風吹遠。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會消失。那么這部電影也遵循著這樣的軌跡。小路駕著理想的摩托沖向希望的最高點然后墜落,當他閉上眼睛的時候你聽見了自己音樂最后的回歸。音樂能和自己的靈魂一起上天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那年夏天,官非纏身的香港麥克遇到北京望月樂隊,一群渴望自由、渴望理解的年輕人,用自己的特立獨行詮釋著對世界的控訴。
放到當下,會有道德至上者批判,用丑陋的鏡頭黑化中國人的形象、抹黑中國人的臉面之類的話語,但事實就是事實,你焚書坑儒也無法抹去人類的記憶。的確,警察抓犯人揪著頭發(fā)的鏡頭,但老美就沒有鎖喉壓頸了嗎?大爺們嗤笑港農的話語。香港怎么稱呼大陸人的,大圈、北姑、大陸燦?音樂的理念被踐踏就沒有自由仇視一切,可現(xiàn)在格萊美都分蛋糕鬧黑幕了呢?
魔幻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關鍵詞,難得的是看得很順暢,角色養(yǎng)眼又鮮活真實,有藝術色彩的搖滾輕紀錄片,值得看,舒淇的演技還是挺6挺自然的。關于搖滾,90后只能從樂夏窺得冰山一角,慢慢了解才摸索出八九十年代以及千禧年前后內陸的時代變化,就像影片最后2000年觀眾們的打火機搖動跟現(xiàn)在live上的手機手電筒燈海一樣,我跟千禧年的自己好像有了一種鏈接。環(huán)境在變時間在變,有些東西好像沒有變
亂彈
一個關于搖滾者的故事。
其間有很多原始的快樂很多執(zhí)著的激情很多無奈的掙扎。
可能會沒有痛楚,甚至也沒有遂愿。最后的結局是死亡。
孤獨憤怒的男人在自己離去的音樂里追問命運,然后落幕。
悲愴么?這年輕和搖滾和你我所看不到的,宿命或者其他。
總是在完結的音樂響起時僵硬著身體看屏幕愈來愈朦朧。我不敢承認我是被故事打動了因為朋友說一切都是假的??晌疫€不明白為什么每當我又聽到那些音樂的時候心情會總這般無端失落呢。
不想看到你臉上的同情,聽聽故事里回旋的音樂。真實。
一些搖滾。
你聽到了什么?
《磁器》
音樂響起了。是磁器。
秋野與子曰樂隊的一首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鼓聲震耳欲聾,音樂很鈍重卻撕心裂肺。聽這歌很容易就變得亢奮,就像一下子被他們點燃了一樣。我會和著節(jié)奏跳啊跳啊一邊還點著頭吼同胞兄弟同胞兄弟。我敢肯定這時我的幾個舍友就會立刻用手指頭堵住耳孔然后瞪大雙眼看著我大罵SB。
是在看《北京樂與路》之前聽這歌的,所以在我意識里它不帶一絲電影的味道
《北京樂與路》和電影有關,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心跡。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