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了這部電影,心情還沒有完全平復,從去年的《致青春》開始,國內(nèi)這種80后青春回憶題材的電影開始火起來,我們80后開始消費起自己的青春歲月,對于我這樣的80后對這種電影還是很買賬的,之前看了太多臺灣類似題材的電影,但是總感覺距離有些遠,而國內(nèi)的這些電影開始貼近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于自己的影子,過去的點點滴滴,那最好的青春歲月。
一邊聽著同桌的你,一邊寫著文字,不想對這部電影內(nèi)容做過多的講解,因為覺得是沒有意義,只要音樂響起,那些我們經(jīng)歷過的大事件在電影中回放出來,我們就會被深深打動和感動,那是一個屬于我們的年代,或好或壞,都是我們逃不過去的。
我們都知道我們回不過,對于過去有很多遺憾,而電影就是讓我們重新回到那個年代,去看那個年代的自己,我們這代人還沒有老,但是已經(jīng)開始喜歡回憶,現(xiàn)實在不斷的打擊我們,而學校時代卻是我們最單純的時候,那時的我們還不知道現(xiàn)實,也不會被現(xiàn)實打敗,我們有的是最簡單的感情。
對這部電影的內(nèi)容或是拍攝手法沒什么好說的,從我今天看片會的情況來看
懷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這部電影,結(jié)果卻幾乎是最失望的一次電影院之行。這樣的電影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它讓我們認識到中國電影真是任重而道遠。
第一罪:電影時間跨度選擇腦殘。導演用了15分鐘就過完了認為“同桌的你”應該包含的所有。我想說,大學有同桌嗎?!何以80%的筆墨用在了大學及社會生活。類似題材的《那些年》、《致青春》都找到了自己的關注點,前者重在描述美好的高中初戀之情,純潔美好得讓人落淚;后者通過對大學生活的刻畫,透視了橫加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的現(xiàn)實,讓人感同身受。而這部畸形兒,i丫的到底想表達什么?!把各種東西糅雜進來,以拙劣的方式過一遍。 同桌之間的那些值得表達的細節(jié)和故事一筆未提,只有男主角為女主打架的部分,這能勾起大多數(shù)人的回憶?! 這樣的題材要拍出一部感人的不錯的電影實在太簡單了,只要忠實地對同桌間的小事進行刻畫就好了。
這位導演卻似乎想把《那些年》、《致青春》、《中國合伙人》都揉進去,搞一部驚世大作。對電影的理解膚淺到這個程度,竟然還能拍電影。
第二罪:狗血的歷史呈現(xiàn)
有一句很戳心窩的短評是,中國式青春不在中國電影里,而在中國好同桌的記憶里。
即使我說不出光陰角度之間的處理,更別提那什么短鏡頭長鏡頭的切換,但是從小虎隊的那首歌開始,記憶里的大白兔奶糖,上了發(fā)條就會呱呱跳的鐵皮青蛙,每個班都有的一個惡霸胖虎,高曉松密密匝匝的鋪開一個年代的質(zhì)感,不得不愛。
青春于周小梔,是看到他和別的女孩子談笑風生時被筆尖劃破的草稿紙,是在手心捏了無數(shù)遍已經(jīng)汗?jié)癫艣Q定遞出去的小紙條,是比摩斯密碼更高深千回百轉(zhuǎn)得只有自己明了的暗號。青春于林一
《同桌的你》這部電影再一次印證了當下中國電影的現(xiàn)狀,一個符號,便能賺取大把票房。這部電影的符號是高曉生。
高曉生是個很聰明的人,之前弄過一部《大武生》,錢沒賺到還丟了名聲。而《致青春》和《中國合伙人》讓他清醒的看到,只要抓住觀眾的G點,就能掏出觀眾的口袋。于是便有了這部《同桌的你》?!吨虑啻骸放c《中國人合伙人》為什么能成功,其實有些共同的因素,首先背后有個符號式人物,而且都是八零后記憶深處的符號,一個是小燕子趙薇,一個是俞敏洪,其次,《致青春》以回憶取勝,《中國合伙人》以情懷動人。對于這兩部電影,我認為《致青春》是不合格的,就像今天《同桌的你》一樣,因為我感覺這都不算是部電影,劇情平淡如水,將八零后經(jīng)歷的事情一件件鋪開,《致青春》還算比較有誠意,聚焦于大學生活?!锻赖哪恪穭t慘不忍睹,用八零后印象中的大事件來填滿這空洞的劇情,用現(xiàn)今網(wǎng)絡上各種懷舊的段子來引起觀眾的共鳴。而《中國合伙人》假如與《同》相比的話簡直可以算是大師級電影了,畢竟導演是有留學創(chuàng)業(yè)真實經(jīng)歷的人
題目與正文不符別怪我
這部片子看了三遍了,所以寫一寫長評
這兩年來,陸陸續(xù)續(xù)上映了許多關于青春的電影,打著青春的幌子圈錢,但這片子還是蠻青春的。
首先說一點:我關注的點有點偏,片中男主角(林更新飾)懷疑得了非典被隔離起來,非典時期從隔離區(qū)逃跑,是想干嘛(說實話我都不知道有什么好跑的,這都什么事啊。)不好好接受檢查,還往出逃,沒一點社會公德心,什么編劇啊。
然后再說一說青春傷感之類的,開頭兩位小演員演的都很好,青澀的感情(雖然我上學的時候并不是這樣......)長大之后,女主小梔亭亭玉立,不得不夸一句,周冬雨真漂亮啊,適合演高中生,男主林一演的不錯,但長相出戲的不行。
周小梔婚禮前邊喝酒邊哭著講她關注著林一在美國的一舉一動,他的每一處房子,周邊的每一條街區(qū)那一段,還蠻感觸的。
搶婚那一段應該是高潮部分,可你倒是搶啊,意淫的那么精彩,足足快有十分鐘,然后幾秒鐘女主嫁給了別人。
先就寫這么多吧
不知是復制“那年”,還是我們的青春都是復寫紙寫出的故事··········
又一次撩撥起過往青春時代的記憶。學生時期的沖動無慮和步入社會后的艱難度日對比強烈。冰涼現(xiàn)實的無奈也改變不了初戀情懷的刻骨持久??傆幸蝗荷倌隇橛亚榀偪瘛W顨埧岬慕Y(jié)局也最真實。劇情以外,主角演技青澀,多處細節(jié)掌控偏差,還需磨練。且片中人流、大出血等狗血情節(jié)絕非正常人青春所必需的
沿著《那些年》開拓的青春題材路,劇作結(jié)構都多少有些參考,現(xiàn)在與過去的穿插、現(xiàn)實與想象的對比都是常見手法。沒啥驚喜,算是工整地講小故事。通過直接交代年代事件來引發(fā)懷舊情緒,少了時代細節(jié)的刻畫,同時女配的性格塑造相比男配似乎被忽略了。導演功力還是主要體現(xiàn)在MV般的視覺表現(xiàn)力上。
有段子有亮點,甚至能說有風格,但是整體結(jié)構一塌糊涂,細節(jié)上又完全無視真實性。但是有兩個段落還是值得稱道的,一個是片頭和現(xiàn)實的強烈反差,一個是片尾的搶婚幻想。
所謂青春并不是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確切的說法是:有人覺得你好看,覺得你美好
【同桌的妳】“大雜燴”的青春剩宴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