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向傾向于比較安靜的片子,對于那種啰嗦的片子避之不及,不但怕話多,對背景音樂很多的也是頗有反感。但凡事都有例外,目前為止只對兩個人的啰嗦話語有耐心,甚至興致盎然,候麥和楊德昌,因為這兩位的作品對話很多,前者有哲學上的思辨和層層剝離的細膩,后者則有一吐為快的快感和犀利的過癮。而《谷子和鯔魚》里的語言卻有完全不同的景象,在某種程度上,這部片子的大部分幾乎是由語言推動的。如果說候麥式的對話需要經(jīng)過大腦的思考才能得到思辨的愉悅,而本片則不用,語言本身具有巨大的能量,看似瑣碎,但極具殺傷力。
首先是語言的多樣性和特殊性,記得以前在學校開老鄉(xiāng)會的時候,一群來自同一個地域的人在他鄉(xiāng)對話,無論是說家鄉(xiāng)話還是普通話,總感覺是異樣的,甚至是弱勢的,但關(guān)系不大,走出那個聚會,你又會和當?shù)氐恼Z言交織在一起,短暫的異樣感很快會被消解掉。但是作為移民,尤其是一代二代移民,不管時間多久,來自家鄉(xiāng)的語言和文化的影響是無法抹除的。我對法語和阿拉伯語一無所知,甚至都不能分辨它們,查了資料才知道
電影,要講一個好故事。
《谷子和鯔魚》是一個好故事。在碼頭辛苦操勞大半生的工人賽門被解雇了,他的家庭生活也不太順利,前妻、前妻的女兒和現(xiàn)在的妻子兒女之間總有些些芥蒂。賽門為了生活,打算買下一艘已經(jīng)報廢的游輪,在游輪上開一家餐館。他東奔西跑地申請貸款,一番波折后籌齊了錢,和兒子一起把郵輪內(nèi)部裝修一新,準備開業(yè)。飯店的服務(wù)人員全部都是自己的家人,特色菜就是用妻子的拿手好菜:谷子蒸鯔魚。開業(yè)當天,一切都已準備就緒,第一批客人登上游輪,接待工作也井井有條,當前菜上畢,準備上主食的時候,廚房里卻找不到放谷子的大缸了。原來,負責運送食材的兒子粗心大意,忘記把谷子缸拿出來,而此刻,兒子正開著那輛車出去私會,手機關(guān)機,聯(lián)系不上,只知道是往大橋方向離開了。因為再從頭置辦的時間很長,賽門決定騎助動車追趕兒子。賽門先來到了兒子的家中,不了遇到媳婦和孫子在家,媳婦抱怨兒子不負責任,只知道外出貪玩。賽門離開兒子的家,到樓下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助動車不見了,他看見有3個少年騎在自己的助動車上,助動車停在了對面的大橋上
這片很阿摸多哇。包括胸大那個臺詞。前面很好啊。最后1小時營造了戲劇的空間,變得抓人,但反而稍稍遜了。最后情節(jié)逼到無處可去,一直看跳舞也不催菜了,給人怪異的感覺。
“谷子和鯔魚”一道來自北非的法國國菜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