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志的原小說本是通過一對漢族小伙和蒙古女孩的兩小無猜的愛情,反應(yīng)由于民族差異而造成的價值觀上的沖突最終導(dǎo)致愛情悲劇。故事主要是表現(xiàn)蒙古人的淳樸和對婚前性行為以及非婚生子女的包容,這是漢族人所無法理解而斥之為愚昧陋習(xí)的,如此的價值沖突造成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悲劇。
而電影雖然編劇是張承志,但影片作為大眾電影明顯淡化了民族之間文化價值觀等方面差異而造成的沖突,而主要表現(xiàn)愛情中男女主人公個人性格差異,這可以說是一個避免宏大敘事的好視角,但是人物刻畫上略顯單薄而造成漢族小伙給人以心胸狹隘之感,而不是價值沖突之惑。此片沒有了原著蕩氣回腸之感,反讓人如鯁在喉郁悶憋屈不吐不快。
影片選角有種錯位之感,主演騰格爾和娜仁花都是蒙古族,尤其是騰格爾形象怎么也不像一個漢族小伙,而娜仁花演此片時已三十四歲,演少女怎么看都不像,而其表演的中規(guī)中矩反沒顯出蒙古姑娘的樸質(zhì),單薄的面容與蒙古姑娘典型的敦厚長相不相符,她本人漢化嚴重的氣質(zhì),給人一種人物關(guān)系錯位的感覺
第四代導(dǎo)演謝飛的代表作,講述幼年喪母的白音寶力格被送到奶奶家從小和索米亞一起長大,白音寶力格長大后收到了外出學(xué)習(xí)的機會,奶奶為了讓他們一家三口在一起,于是讓白音寶力格和索米亞訂婚。沒想到索米亞被他人強暴,懷上了孩子,三年后歸家的白音寶力格無法接受,因此執(zhí)意要去外面的世界闖蕩。十二年后,白音寶力格懷著悔意回到家鄉(xiāng),從索米亞家丈夫、孩子口中得知了索米亞這十二年的遭遇,并和索尼婭相見,最后索米亞在草原上道出了自己的歉意與悔恨,然后與白音寶力格告別。
早期評論:點評《愛在草原的天空》
謝飛導(dǎo)演的《愛在草原的天空》是寫蒙古生活的。那個故事很簡單,但很深情,尤其在電影的後半。故事寫奶奶有一孫女索米亞,又抱養(yǎng)白音寶力格,長大後要他們成親,兩人都願意,可是,寶力格要到城市學(xué)獸醫(yī),後來又學(xué)了音樂,比預(yù)期時間晚了回去。寶力格回去希望與索米亞結(jié)婚,後來卻發(fā)現(xiàn)她懷了索拉的孩子。寶力格最終離開了。
電影的上半一直鋪敘,為電影的後半累積,電影後半部分的感情這麼厚,都是靠前半部分疊起來的。索米亞一直愛寶力格,只是被壯實又口甜的索拉哄出了孩子。索米亞知道寶力格要離開,傷心至極,但卻一直埋在心底,兩人的隔膜加深了。電影透過一匹黑駿馬的奔騰追趕,象徵索米亞內(nèi)心對寶力格的挽留。黑駿馬是兩人的感情結(jié)晶,她們一起見證牠的出生,並替牠改名字。之後黑駿馬、奶奶的死,象徵著兩個人感情的終止。當寶力格回去找她,她已經(jīng)生了那個孩子其其格,跟另一個男人結(jié)了婚,生了四個兒子。
他們的感情並沒有真正的完結(jié),而是置於一個隱沒的位置,經(jīng)過發(fā)掘才能夠看得見二人心底的餘情
騰格爾新作,誰像你一樣純凈,誰像你一樣讓我心碎(簡析張承志小說《黑駿馬》與電影《黑駿馬》異同)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