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一定要按專業(yè)水平評價這部影片么。
對它的脈絡吹毛求疵、對演員選取評頭論足。
不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么?就因為它是中國的電影
是以中國人的視角描寫抗日的電影。
當李鳴用陜西那種調(diào)子,最后一次唱他的“妹妹”的時候
不覺得那種中國人表達的方式打動內(nèi)心么?
渾黃的河水洶涌地叫著,與他一起詠頌黃土高原上,生命的最后一刻。
國外的電影,就算再打動人,終究是那種超越一切的,人性的共鳴。
沒有驕傲、甚至沒有感慨。
但是在這片黃土上、拍攝的中華民族最真實的故事的電影,
不能讓我們產(chǎn)生民族上的那種自豪與愉快嗎?
批評會帶來進步。但輕慢的指責似乎不會成就什么。
個人觀點,僅供看看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承載了上下五千年的壯美,九曲十八彎的蜿蜒澎湃容納了中華民族的情懷。
浩浩湯湯的大河隨著流光的消逝奔涌入海,而歷史的大河卻將往事鏤刻,未曾遺漏一絲一毫。風吹過,雨打過,鐵蹄踐踏過;流過淚,流過汗,熱血奔涌過。在國際社會的關注下,美國飛行員歐文馳援中國,幫助中國驅(qū)趕日本侵略者,消滅法西斯主義。然而意外卻讓八路軍戰(zhàn)士黑子,衛(wèi)生員安潔有了一項重要任務——護送歐文渡過黃河前往蘇區(qū)。就在護送途中,上演了一幕幕驚天駭?shù)氐膲衙琅c凄然。
家國千秋,情真意切。在危難面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數(shù)的英雄兒女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不論五湖四海,都堅信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怎能忘戰(zhàn)船上梁紅玉的鼓聲陣陣,怎能忘馬背上花木蘭的威武颯爽,怎能忘抗戰(zhàn)時期紅軍女戰(zhàn)士撐起的巾幗半邊天。安潔放棄了家庭的優(yōu)渥,被逼離開了校園。然而她卻不讓須眉、背負大義,投筆從戎,奔赴號角吹響的的戰(zhàn)場。沒有猶豫,沒有苦惱,因為紅星的照耀,因為對國家的忠誠。壯哉
99年的片子,還沒到千禧年,雖然群演們受粗糙特效的牽制,造成了不自然的倒地姿勢,但在沒有精致CG效果的年代,這種自然美的片子給我?guī)砹烁嗑裆系恼鸷场?br>小時候是看個熱鬧,經(jīng)典畫面在懵懂無知時期留下深深的陰影。墻角蜷縮著燒的碳化的尸體,磨臺上稀巴爛的嬰兒殘肢,喪心病狂毒氣彈實驗,女學生被凌辱時的無助。更多的思考被引導向了仇恨,恐懼。
時至今日,已經(jīng)成年,再一次回顧這部電影,這部被定義成愛情戰(zhàn)爭片,若只是安潔和洋鬼子的感情線,可能并沒有曾經(jīng)的這對夫婦演繹的紅河谷
在黨史老師的推薦下,本人利用周六的時間觀看了這一部電影。看完電影之后,心中思緒萬千,以為的一部小成本電影竟然拍出了中國當時的各種矛盾和沖突,又有盛世美顏的寧靜老師以及帥氣的外國Pilot 的感情線路的加入,更讓人覺得這是一部不可估量價值的影片。
影片采用回憶的敘述形式,描述了一個九死一生的外國飛行員在八路軍的一支游擊部隊的幫助下得救的故事。當時的時期是二戰(zhàn)末期,也就是1945年之前的時間,那個時候的中國其實已經(jīng)有了較強的軍事能力,日本在中國的腳跟逐漸不再穩(wěn)定
其實我一直不知道這是馮小寧拍的電影。但自從知道紅河谷是他拍的以后,我就猜這一部也可能是他拍的。因為實在是太像了。不僅拍攝年代相近,影像風格類似,主人公都是寧靜。就連情節(jié)我都認為是完全一致的, 一個是外國人來到西藏愛上妹子共同御敵,一個是外國人來到黃河邊愛上妹子共同御敵。并且都利用祖國提供的大好河山當作背景最大的情感渲染,一個在青藏高原,一個在黃土高原(其實紅河谷開頭的人祭也出現(xiàn)了洶涌的壺口瀑布)。更雷同的是女主角寧靜在兩部電影里最后都舍己救人,還都喜歡往懷里抱一枚手榴彈。
這兩部電影的的成功我認為都是依賴于遼闊蒼茫的自然景觀 和女主角寧靜的支撐(包括她野性原始的美麗和自然生動的演技,男主角根本就是人肉背景和線索)。至于情節(jié)不是能夠經(jīng)受時間考驗的。尤其是本部,有一種很不適的感覺。因為為了救美國來的士兵。他一路人遇到的所有人除了花花全都死了啊!這些人都是為了救他死的呀!尤其開頭可憐的小男孩照個像也莫名挨槍。這個代價可比《拯救大兵瑞恩》要大的多。雖然當時看的話可能會入戲感動
美麗,但是歷史老師說那不真實,那什么是真實呢?
歷史老師說的話也有道理,那是憂心的表現(xiàn),是一種堅持的責任和無意識
應該向她學習她的執(zhí)著
我想深重的歷史感是不可或缺的
外國人是感覺不到這部電影的價值的
啟發(fā),伴著記憶
昨天就是今天的歷史
《黃河絕戀》$這個電影對我的意義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