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家鄉(xiāng),榮成。
村里的老頭老太太就是這么愛八卦,誰家孩子從外面回來了,誰找了個漂亮媳婦。
爸媽就是這么愛孩子,希望孩子出息,希望有一場風光的婚禮,希望一切按自己的設想。
爸爸會借酒勁教育下孩子,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爸爸的話不全好使了。
媽媽溫柔賢惠,勤儉持家,爸爸孩子起了沖突會從中斡旋,但還是會勸孩子聽長輩的。
再隔一輩,爺爺奶奶和孫輩格外親,爺爺奶奶也有更大的智慧。
還有一幫狐朋狗友,他們的榮成話往往最正宗,嘴里經(jīng)常蹦出各種“俚語”,最喜歡和他們喝點酒
看到有人說《沿海出發(fā)》是中國低配版的是枝裕和,其實不大一樣。除了中國式家庭的“柔”,《沿海出發(fā)》其實有其“硬”的一面。漁民文化、漁民精神是電影要探討的核心之一。祖父劉士堺象征老一代的漁民,已經(jīng)遲暮,父親劉衛(wèi)國象征新一代的漁民,外強中干,孫子劉守闖所象征的年輕出走派,早已與漁民身份斷層撕裂。影片巧借劉守闖這個“外來闖入者”,深入現(xiàn)今的北方漁民文化。但是《沿海出發(fā)》對北方漁民文化并沒有給出一個殘酷的答案,而是指向了另外一個充滿治愈的方向。片尾,以春生為代表的“留守青年”
各方面很青澀,不像電影,更像是在校學生的作品。
從劇本來講,一部慢節(jié)奏的家庭文藝片,本該以細節(jié)見長,或以深度見長,但由于表達的淺薄、空洞、刻意(可能這要歸為沒有多少閱歷的年輕導演的急切表達),變成了一部加長版的10分鐘本土主旋律微電影。
演員整體尷尬,主演像從狗血劇穿越來的特別尬。(父親及兩位老人后來倒是逐漸入戲)
臺詞不接地氣??赡苁菍а菘桃庾非笫侵υ:偷热障惦娪暗哪撤N文藝感,學得不得其法,不知所云。除了方言,整部電影沒有一點生活氣。
懷著忐忑的心走進電影院
帶著濃重的鼻音走出電影院
1小時55分鐘的片子
笑了很多次 哭了無數(shù)次 思考了很久很久
這部片子里,有著無數(shù)小鎮(zhèn)青年生活的縮影
我們的追求,父輩不懂得
父輩的堅守,我們不理解
在各自的偏執(zhí)和堅持中
我們愛著又彼此刺痛著
大概因為自己類似的經(jīng)歷?
看影片一直在默默哽咽著
總之感動到不知該要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
說實話,這是一部我的朋友們拍的片子
但是這卻不是水軍的評論
默默忍到自己看完全片,才來為影片點評
這么多年
“沿海出發(fā)”經(jīng)典!觀杭州地區(qū)首映有感,不對之處望導演海涵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