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中國,體育運動本身就是邊緣的。即便是籃球和足球這樣受歡迎的主流項目,在學校的環(huán)境中都是一種不務正業(yè)。更不要說棒球了,似乎這項運動在大陸并不存在(在港臺它確實很受歡迎)。即使是體育迷,也很少看見中央臺或者地方臺轉(zhuǎn)播棒球賽事——偶爾還能看到橄欖球和冰球呢。至于身邊的人,恐怕是更難找到棒球迷吧。很有幸,在初中時接觸過棒球和壘球,但我們是在排球課上用排球場地打的。不過也正因如此,還算知道這項運動的規(guī)則。在中國,打籃球的抱怨球場收費貴或者大媽搶占場地
紀錄片《棒!少年》,又是一部由于排片少和時間不允許被我錯過的好電影,在看整部電影的過程中直到最后字幕版全部放完的時候,我都沒想出來如何去表達我的心情。后勁強到,那種復雜的情感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我看到了在這個社會環(huán)境中所做出的讓步和爭取,看到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我也看到了馬虎、小雙等孩子身上獨特的色彩...心中時而共情、時而揪心,揪心于孩子們的命運:他們努力擺脫或終究無法擺脫的命運,時而也深感無力,有痛,但也看到了一絲希望
《棒!少年》深刻!少年!請在棒球場上的“野蠻生長”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