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得說,影片最后silas對nia說的一句i remember i loved you,but......i don't feel it anymore.是整片最戳淚點的地方。現實生活當中,仿佛這十分適合致給前任的一句話。著實是,記得愛過你,但是再也感受不到了。FEEL一詞貫穿影片始終,許多對眼睛,嘴巴,手指等細節(jié)部位的特寫,正是作為人的多種觸覺。不得不感嘆導演對整個鏡頭的把握,還有影片冷談風色調的設計。人是需要情感的動物,這種烏托邦式的理性社會,是反人類的,我想影片也是在宣揚戀愛自由,每一個人都是情感的表達者,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情商。
冷暖色調的切換 白色 粉紅 整部片子的色調處理的很到位。
關于私奔,當Bess告訴Nia和Silas一起逃離集團到半島的后果是兩個人要準備好面臨無人照料 生活會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時候;突然就明白了 那些在你們私奔前說了好多似乎恐嚇 想讓你認慫的話的人 某種程度上是給你提供了最全面客觀的現實 讓你們認清現實,如果當時你們確實經受住了考驗 那當時的你們確實是無所畏懼而且自認準備好了來面對未來的一切。
還有一個鏡頭就是當Silas以為Nia狗帶了之后 選擇去自殺 但是自殺到一半又慫了 去做了SOS治療 試圖通過治療繼續(xù)像集團內所謂的正常人一樣活下去……當時看到 內心有一萬只草泥馬奔騰,這個習慣性逃避 認慫的男主喲 從白領逃到藍領 從自殺到選擇接受治療;該如何評價呢? 這是基本的人性吧 經不起考驗的人性…
這部電影設立在一個禁止情感的世界,那里的人冷靜、公正、有禮貌,他們所居住的社會是完美的,沒有貪婪,貧窮,暴力。但,他們不能有感情。正如片中政府所說,有了情緒,有了感情,人們或許飽受其苦,我們會壓抑,會痛苦,但沒有了這些,我們同樣沒有了愛,沒有了奇跡。他們不能興奮、哭泣或感到孤獨,如果他們違反,則要接受治療,輕則使用藥物,重則遭受電擊。倘若執(zhí)迷不悟愛上誰,他們就會被送往“穴居”,也就是死刑。沒有情感或許可以讓人按部就班,一絲不茍的完成社會工作,不拖工,但也沒有了超出常規(guī)的例外,沒有了奇跡。情緒和情感可以健康,也可以不健康,但絕不是疾病與不健康的代名詞。
情感是一種傳染病這種設定我一直認為是里面統(tǒng)治階級的手段和謊言,在結尾部分我以為他們可以完成一次革命反叛、我以為可以看到他們后續(xù)新的生活,但結尾部分的的爆發(fā)過于弱了過于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男主角因為傷心過度接受了遺忘感情的藥物,但在第二天,忘記了感情的他,并沒有去舉報他曾摯愛的女主,而是選擇了他們原來的計劃
Equals講述的是一個發(fā)生在未來世界的愛情故事。在未來看似純凈、和平的烏托邦中,人們各司其職,過著機械和單一的生活。這里的人著裝為統(tǒng)一的白色,按時上班,按時用餐,沒有多余的情感。在這個世界中,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抑制住了散發(fā)感情的基因,而“SOS”患者,也就是那些重獲人性七情六欲的人將被視作病人,人的情感被視作一種病毒。人們會刻意地躲開那些“SOS”患者,害怕被感染(infected),嚴重者會被扭送至穴居(dent),在那他們會被勸說自殺或者接受電擊治療。
但事實上
像是未來時代的伊甸園,總是有些人告訴你不該干這個,不該干那個,像個警衛(wèi)似的,里面許許多多愛管閑事的就和文革時期的紅衛(wèi)兵一樣。
他們告訴你有人被迫害時你不可以有憤怒。
他們告訴你不可以有彷徨,不可以做噩夢,甚至不可以談戀愛,每個人孤獨的活著,沒有家庭。
你下班后沒有娛樂,這只是盡可能的維持世界運轉。
就像我們當初看待黑暗傳統(tǒng)的中世紀一樣,雖然是俗套的劇情,但是依舊讓人膽戰(zhàn)心驚,古時候的書香門第的小姐愛上書生,21世紀的未婚懷孕,還不都是總有那么些人以道德的審判者,以上帝的優(yōu)越感去點評他人。
教皇告訴你女孩子不能出軌,在結婚前不能有戀愛,總是有那么多人愛多管閑事,這個世界,那些多管閑事的人多去一下den,世界肯定很美好。
起初在看時就覺得這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直到一個以為另一個死掉了的時候,這種安排就不能通知一下當事人嗎,萬一尼尼就這么愣頭青的自殺或者血拼了,那可怎么辦?
畢竟總是因為上層決策人的決定導致一幫人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過活,這其中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60%以上是情愿稱為奴隸一樣的存在$#
反烏托邦類型片屢見不鮮,初看這一類型覺得很有共鳴,是因為生活在某朝,但是看多了就覺得,此類影片很難再出新意,無非就是當權者剝奪了人們的情感,或者用謊言編造一個世界。
前者顯然太LOW,太容易了,隨便搞種藥物,脖子上扎一針或者每日兩片;再復雜點要么給人洗腦,洗掉所有關于情感的記憶,讓人一動情就神經紊亂。沒有情感的人不能算是健全人,麻木、愚鈍、不敏感,而且人和人之間缺乏交流,碰撞不出群體智慧,所以,當權者用很弱智的謊言就能騙劇中人一輩子,盡管觀眾急的直跺腳,但這種設定是合理的,主角們都是心智不健全的傻子了,讓傻子發(fā)現真相然后推動劇情發(fā)展,別指望了,你只能指望自己耐心的看完。
后者高明多了,編造謊言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看起來有無懈可擊的邏輯性,即使正常人的心智也很難發(fā)現破綻,要有宏大的場景設定,虛擬一個世界要用到各種高科技。編劇肯定要要多費心,劇情要嚴謹合理,有代入感,讓觀眾和劇中人一起尋找事情的真相。一般后者也會牽扯到更多的人物,情節(jié)也會更緊湊更復雜,場景會更豐富,會更有看頭。
“同等族群”假如你是群體里的少數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