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肯它是部好電影。題材好:關(guān)注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立意好:三代女人的人生,折射時代與兩性關(guān)系的嬗變,感慨女人的苦難與悲情。表演好:張艾嘉的片子,你還擔心表演嗎?雖然這個中年女有和《觀音山》里角色重疊的地方,但想叫你掉淚的話還是輕而易舉的小菜。張艾嘉呵。田壯壯的表演可以用可愛來形容,他和他同學們都走到老年了,有比他名氣大的,有登堂上會的......但他最可愛,最爺們兒--誰說爺們不能是溫柔可愛的呢?可惜他的角色設(shè)定的不太好--駕校老師。田壯壯一定沒接觸過那些粗人,他也太書卷了,當然是在他毫不自覺的情況下!
說說問題吧:
1,劇本不扎實。了無新意。我再也不想看倆特別軸的人叫勁的故事了。你能拍得過《秋菊》、《有話好好說》還是《一次別離》?想想《一次別離》吧,人物的扣兒寄得死死的,沒有一點余地,然后再一點點給觀眾解。本片就沒有這么細腳的陳輔、收緊、高潮、結(jié)束的過程。結(jié)尾真是差強人意:現(xiàn)實主義作品的大忌就是把問題給解決了,你要能解決,你就不拍電影了。生活本身是多么的無解啊
這張劇照很像我們每一個家里會出現(xiàn)的一幕。
過了一輩子吵吵鬧鬧,不知道如何真正坦誠坐下來好好聊一聊的夫妻們。
活到30多歲也不知道如何真正和父母相處的我們。
有委屈和秘密也只能藏在心里的子女。
聚在一起各自玩手機的大家。
我喜歡張艾嘉的新片《相愛相親》,有些朋友看了說沒有預(yù)期的好,有些則很愛,我是屬于后者,因為很多的對白和畫面太過真實,你很難期望所有的人都愛。
故事很簡單,張艾嘉的母親過世了,想把鄉(xiāng)下早已過世父親的墳遷回城里和母親合葬,因為特殊的年代和背景
剛好最近跟一個同事討論起了關(guān)于“看片的評分標準”這一問題。當他問我——對一部電影給分的時候究竟是什么標準的時候,我是失語的。似乎我每次看片的時候都會著眼于這部片子打動我的點,但身邊的一些朋友已經(jīng)從故事的完整度(6分),風格的作者性(8分)來衡量了。
這無疑是一種更專業(yè)的方式,此后應(yīng)該借鑒一下。
不過像張艾嘉的《相愛相親》這種片子,總讓我覺得很頭大。因為它不溫不火,優(yōu)點和缺點都很模糊,最后你還忍不住為它哭了,于是就記住了一些好的東西
最開始想看這個電影是因為張艾嘉,看完之后覺得不愧是張艾嘉!
三代人的愛情,標準的中國式家庭愛情,故事都很簡單,卻講的是一輩子。
老一輩的愛情是媒妁之言,是一紙契約,是素未蒙面就定終身,是一輩子無怨無悔的等待。外公會每月按時給姥姥寄生活費,會定期寫來家書,會多省出5塊錢讓姥姥做件新襖子,可這是親情,卻不是愛情。外公進城闖蕩遇見外婆,兩情相悅,情書浪漫,愛情使他們忘記了那個在老家等了外公一輩子的女人,忘記了他的合法妻子。這種舊時代對貞操的偏執(zhí),看起來顯得愚昧
“有生之年總記得 對著陌生的臉表達最熟悉的愛”恰好對上姥姥在下著雨的天小跑回屋,從心急地擦破到心疼地擦拭,最后放聲大哭的畫面。原來我等了一輩子,最后發(fā)現(xiàn)在你與她以愛情為名的合照墻上,在你與她不見即思念的書信里,你原來什么都沒給我留下。你是真的不愛我。
我想這樣等待一輩子的意義是什么。于是我也陪著姥姥一起哭。
結(jié)尾姥姥對外公的愛是:我不要你了?;塾π⑵降膼凼牵翰辉S王太太坐。薇薇對阿達的愛是:我不會等你的。
三代人的愛因為時代,或許經(jīng)歷而全然不同,但又好像隱約契合
竊以為,感動這件事,特別私有化。以為是電影的細節(jié)讓自己感動,其實是電影里的細節(jié)有著現(xiàn)實里自己的影子,然后就走心了,共情了,感動了,落淚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在一段六年的感情自怨自艾。所以所有讓我落淚的點都和愛情相關(guān)。
姥姥撲在墳頭阻止遷墳的倔強;拿著家書一遍遍的說“不是這樣的,他多寄了一塊錢,讓我做件襖,我還拍了照片給他寄過去呢”;在電視臺參加節(jié)目的無助——我仿佛看見了自己,明知道那個男人不愛自己了,卻還要在回憶里找證據(jù),就算只有一絲關(guān)聯(lián),也要拼了命的抓住的卑微
吳彥姝出演,《相愛相親》:女人忙著撕,男人在干啥?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