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世記11:9
因為耶和華在那里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
這部電影講一個東西,可能可詮釋性不強,但是把故事講得搖曳生姿也是本事,在我看來《巴別塔》講的就是語言與隔絕的故事。
語言真是極富魅力的東西,語言讓人們得以表達(dá)最深沉的情感,盡管極微妙處語言也會力不能及:相愛的人一個眼神勝過千言萬語,也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說法。但是除了語言,人類找不到更具普適性的工具來替代這有力但又有限的工具。
語言等于隔絕,小孩看到墨西哥人殺雞時的驚訝,摩洛哥鄉(xiāng)下居民那種戒備,好奇的眼神,邊檢官對墨西哥人的那種casual discrimination,那種天生的不信任,淡然的condescending。真是太精準(zhǔn)了。
皮特包著凱特借了個盆撒尿時,兩人相對無言,擁抱陪伴。摩洛哥兩兄弟迎風(fēng)而立,倒向逆風(fēng),也是無言卻質(zhì)樸動人。菊地凜子在酒吧看到暗戀的人和閨蜜接吻,同樣是無言抽身。影片似乎暗示,無言時表達(dá)的東西更豐富,更貼近自己的極精微的情感。演員也不辱使命,表達(dá)地很精準(zhǔn)。
全片敘事風(fēng)格克制,把故事娓娓道來
我喜歡疲憊哀傷的表情,因為這更象人類的表情,看了讓我親切。
父親(役所廣司飾演)困惑不祥地走向陽臺時,正是這樣的表情。他的聾啞女兒,深陷在母親自殺的情緒倒錯和無法與世人親近的恍惚中,裸身站在陽臺上。父女之間沒有任何語言,拉手,依偎在一起。鏡頭拉升,他們淹沒在東京的夜色中,畫外,是默默流淚的我……
《巴別塔》如此結(jié)束,淚水從我眼眶溢出,實在有些意外,我不能,也不想了解為什么——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好電影令人印象深刻,它們好似很早以前就等在那里,最后與你相遇,彼此訴說心事
07年2月25日,萬眾矚目的第7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終于熱熱鬧鬧、沸沸揚揚、轟轟烈烈地落下了帷幕。此前獲七項提名,倍受業(yè)界關(guān)注的參賽影片《通天塔》(the Babel)卻僅摘得一個安慰性質(zhì)的“最佳電影配樂獎”,未能贏得一個轟轟烈烈的結(jié)局。
我在《通天塔》倒塌之際撰寫本文,難避“落井下石”之嫌,然而卻絕非“馬后炮”之舉。因為早在該片獲金球獎提名之前,我就不遺余力地對該片進(jìn)行冷嘲熱諷。隨著《通天塔》捧得金球獎并獲奧斯卡七項提名,部分媒體、影評人和影迷各懷鬼胎,用歇斯底里的熱捧將這座“豆腐渣工程”通上天。而我不得不頂著來自周圍朋友質(zhì)疑我電影品味的壓力,一如既往地像祥林嫂那樣,對每個看過此片或計劃看此片的人抱怨——“我真傻,單知道評金球獎的時候,《通天塔》要混一遭。我不知道奧斯卡它也來……”如今,我終于可以放下包袱,在與有識之士彈冠相慶之余,和各位一起針砭這部莫名奇妙的電影。
一切都要從片名開始談起——the Babel,直譯為“巴別塔”,典出自《圣經(jīng)》舊約全書中的《創(chuàng)世紀(jì)》。大洪水過后
幾個星期前看了Babel,縂覺得不如想象中那麼好,縂覺得有些章節(jié)可以改進(jìn)。不過imdb上的評價甚好,也被看作明年奧斯卡的有力爭奪者。我承認(rèn)它在制照衝突上的確做到了和CRASH一樣的效果—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典型的戲劇手法,人物關(guān)係不是那麼錯綜複雜,但是衝突主要圍繞幾個人物展開。加之它所展示的地域風(fēng)情和微妙的世界局勢所呼應(yīng),應(yīng)該是學(xué)院獎委員會喜歡的口味。
説到底,這部電影就是圍繞語言的衝突展開連環(huán)套的。
地點1:Morocco
人物:Brad Pitt, Cate Blanchett, 當(dāng)?shù)貙?dǎo)遊, 當(dāng)?shù)孛裥\(zhòng),旅遊團(tuán)組員。
衝突起因:Cate中槍
故事脈絡(luò):爲(wèi)了給妻子換取急救的時間, Brad不得不聽從導(dǎo)遊的意見,和巴士旅遊團(tuán)的所有人一起到了離出事地點最近的導(dǎo)遊的家裏,在那裏他可以打電話給家人和大使館。村落裏的人都是中東打扮,看到白人遊客面露的是驚訝,指指戳戳;語言不通的白人十分驚慌,在這樣一個處處幾乎都是土坯的村子裏,人人的裝束和電視裏的恐怖分子沒有什麼區(qū)別。旅遊團(tuán)的人們要求立刻離開。而Brad的電話並沒有立即召喚來直升機,他變得憤怒,驚恐,甚至絕望。
跟舍友看了《環(huán)太平洋》的菊地凜子想起去年看的《通天塔》真的好喜歡她演的那個孤獨的聾啞人。我更喜歡叫它「巴別塔」小時候就為這個故事著迷,人們是怎么修建通往天堂的高塔的?然后我想到了龍珠?里面那個加林塔哈哈哈。其實想想我們自己如果能把溝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我們會多出多少的時間,除去多少的遺憾,我渴望被別人理解,家人,朋友,愛人。我們可以把吵架的時間用來做愛,用來親吻對方。那該多么美妙。典型很特別,獨立又串聯(lián)的故事。獨立又跳脫相互影響的思考
溝通
巴別塔是西方文化一個約定俗成的名詞、表征。它象征著人類的潛能,人類的力量和人類的可能性,如果人類可以無障礙、無間隔得溝通,把彼此視為一個共同的物種、共同的生命,那么他們原本可以輕松的建造通天塔,進(jìn)而挑戰(zhàn)上帝、取代上帝、成為上帝。正是這種力量令上帝恐懼,因而上帝變亂語音,使人類四分五裂、自相殘殺,不能結(jié)為一個共同的整體。人類本是群居的動物,但每個個體生命又是一座絕對的孤島。孤獨對于每一個現(xiàn)代人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甚至永遠(yuǎn)難以被戰(zhàn)勝克服的。有一種說法: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被囚禁在我們的皮膚里,我們無法躍出皮膚的監(jiān)獄而真正的到達(dá)另一個靈魂、另一個生命,交流的不可能來自于強大的上帝的超驗的宿命,是一個詛咒、天譴。
影片的日本少女段落,表現(xiàn)了一個聾啞人直接與人交流的困難。但是在故事里,語言的隔膜并不是突出要素,這里的語言被引申為更廣義的象征的層面—溝通、交流的困難在于心靈的隔膜、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之上。尤其在美國家庭那段,對于中年婚姻危機的征兆,雙方都是試圖要挽回的
“通天塔”Life is miserable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