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電腦里很長時間了,很想看但一直有種懼怕之心,一是由于實在太長的時長,二是由于戰(zhàn)爭片,往往都太費神思,最近也看了其他太多關于一戰(zhàn)的片子,無非是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戰(zhàn)后士兵的崩潰。
但是這一部,戰(zhàn)爭片中的王者,他是這么客觀,這么冷靜,不沾染任何個人的情感,作為觀者,你只需感受,戰(zhàn)爭中的一切,人的殘酷與痛苦。
還有就是電影界的神人,Marlon Brando,就在影片的最后幾分鐘,那些影影綽綽的影子,低沉的話語,飄遠的眼神,無需任何的演技,他演繹的永遠都是自己。
再一次獻上我的頂禮膜拜!
雖然很肯定會淹沒在洶涌人潮中,還是說幾句自己的看法。
慕名而來,前面還好,最后二十分鐘看的人蒙了。這次這個意識流能看懂,但不理解,完全無法從中獲取什么?和各種越看越精神的影評一點不一樣,我覺得最好的片段反而是法國莊園。
可能作為90后實在無法和嬉皮士年代的人產生共情,我能理解的可能往上也就到80年代搖滾了,或者大下崗時代了。
就說一點看法不一樣的吧,全篇看得我最難受,惡心的,就是為什么美國人鏡頭下的越南人都像未開化的猴子??是不是美國人眼中除了歐洲美國
以夢幻的筆法雕琢人性的瘋狂
《啟示錄》是圣經《新約》的最后一章,講述了末日審判的故事,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中具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柯茲自行對越共進行的審判,一層是威勒德代表美國軍方對柯茲進行的審判。然而,就像柯茲說的“你可以殺我,但你不能評價(judge)我?!痹凇冬F代啟示錄》中,價值的判斷已經陷入了一種混亂狀態(tài),失去了標準的價值判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于是我們最終看到的就是呈現在科波拉鏡頭下的,整個群體的瘋狂。我們?yōu)楹味鴳?zhàn)?加謬說:真正的哲學思考等于自殺。所以,要么選擇死亡,要么選擇瘋狂,對于越戰(zhàn),甚至對于所有戰(zhàn)爭,我們只能給出這樣的答案,這并不是一個悲觀的回答,因為雖然瘋狂不是件好事,它也遠不是一件壞事。
《現代啟示錄》的瘋狂幾乎延續(xù)了整個影片,科波拉從一開始就將影片拉進了一種癲狂。主人公威勒德上下顛倒的頭部特寫、越南的叢林,呼嘯的直升機、爆炸的火焰,甚至最后出現在柯茲創(chuàng)造的審判臺旁的巨大石像反復疊化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痛苦戰(zhàn)爭是一種秩序的破壞,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戰(zhàn)爭,最痛苦的戰(zhàn)爭電影莫過于《現代啟示錄》。《現代啟示錄》講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壞。但文明的進程卻沒有人能夠阻擋。
APOCALYPSE NOW,現代啟示錄,1979年出品。它的導演是柯波拉,演員中有馬龍白蘭度,劇本改編自康拉德關于非洲殖民的中篇小說《黑暗的心》,題材是越南戰(zhàn)爭。在雜志上看到這么一句閑話:它讓一代美國人在越戰(zhàn)中受傷的靈魂愈合。
影片開頭煙霧彌漫了一排排樹木,音樂響起,大火焚燒了樹木,“煙霧”象征了恐怖。愚昧,墮落的一代人的思想,籠罩了整個國家,整個社會。讓人們的思想飽受著種種束縛,人們的肉體也同樣飽受著可怕的摧殘。音樂給這種恐怖的氣氛以渲染?!盁熿F”被“大火”所代替,焚燒了這一片樹林。倒著的人頭模糊的出現在畫面中,小心的窺視著整個世界,好像一個剛誕生的嬰兒,被上帝派出來拯救人類的靈魂的。他的眼睛左右探視著,為了更好的看清楚周圍的一切,他的頭慢慢的轉了過來。
不夸張的說,這片真的很難懂,尤其是見到庫爾茨上校以后,也只能看明白一個意象和導演大概要表達的內容,想徹底看懂有點困難。影片在莫里森《The End》的呢喃中展開及逐漸落幕,前1/3通過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現了戰(zhàn)爭的血腥與殘酷,每個士兵都曾經是懷揣夢想的普通人,最后變成了神經緊繃的瘋子。那些緊張和狂亂,一觸即發(fā)的屠殺,漫無目標的掃射,讓人感到深深的絕望和悲哀。電影后1/2,小隊進入湄公河的夜晚,在光影音效中讓人產生地獄的既視感,士兵服用迷幻劑以后,變得更加沖動、癲狂、恐懼和喪失理智
科波拉意外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劇本,導演全身心的投入使得這部電影獲得了不朽的成就,盡管戛納的評審組對獲獎影片抱有不同的見解,《現代啟示錄》還是和同期施隆多夫的《鐵皮鼓》分享了金棕櫚最佳影片獎。
隨著主人公小隊穿越整個越南戰(zhàn)場,在戰(zhàn)場上的長途跋涉向觀眾呈現了戰(zhàn)爭最為血腥殘酷的一面,汽油彈的地毯式轟炸、河岸兩邊機組殘骸與尸體、黑夜中照明彈此起彼伏的照耀,這里幾乎能滿足你對真實戰(zhàn)場的所有幻想,史詩般的大場面也是此片的一大特點,我想如果是在電影院觀看,定能感受到驚人的沉浸式視聽盛宴
【現代啟示錄】教科級的戰(zhàn)爭片 就真的很難懂啊這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