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到王家英坐臺之后,忽然發(fā)現(xiàn)她整個形象都變了。她變得光鮮亮麗之后,對蠻牛卻有一種強烈的,說不出來的柔情。
她剛從農村來重慶的時候其實整個人是急躁,淺薄,看不起棒棒的。但其實她也是和棒棒一個村一個階層一個共生的源頭。
今天看到王家英在身份轉換成美麗的小姐之后,她忽然變得溫柔,變得哀愁,對蠻牛的隱約愛意變得越來越強烈。
我就忽然明白她真正割裂了自己曾經(jīng)的生活,用肉體獲得自己理想的實現(xiàn)之后,其實她就變憂郁了。她對蠻牛的愛意其實是對貧窮潔白的生活的一種懷念
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萬山鄉(xiāng)農民涌進重慶城。在山城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一些民工,手里一根竹棒、兩條繩子扛挑著重物,找著活路兒(重慶方言,即生路、工作)。根據(jù)他們的行頭打扮,人們稱他們?yōu)椤鞍舭簟保簿褪侵貞c的挑夫。當時的解放碑是重慶最繁華的地區(qū),朝天門碼頭又是重慶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因此從解放碑到朝天門碼頭地段是重慶貨流量最大的地區(qū),也成為“棒棒軍”最活躍 的地區(qū)。熙熙攘攘中,棒棒背扛肩挑,爬坡上坎,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生氣和喧囂。這支“棒棒軍”構成了特殊的打工群體
可能我認識的重慶人太少,好像現(xiàn)實生活中重慶人不是像劇里這么講話啊,調子扯得很高,像唱戲一樣,像黃梅戲,簡直就是在生活中唱戲,調子相較宿松話更單一,很多詞匯一模一樣。
長江這一線,從上游重慶到下游南京,大概都是明朝官話直系后裔。里面漂亮女孩子確實很多。結局干嗎搞那么慘嘛。
第一部比第二部更有意思的原因,除了90年代更純粹可愛之外,也因為第一部支線劇情豐富多彩,比如巴倒燙、胖妹、車車燈,知青往事把村里妹子搞大肚子就回城,還有江瘋子講起自己做生產大隊長的時候斗死人
這部電視劇在我的印象里是重慶拍的電視劇里最好看的,也很難超越的。曾經(jīng)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笑,最近聽到不幸的消息,劇中主角梅老坎病逝,實在讓人很難過,因為他的形象深入人心,記得還有演過另一些電視劇都獲得好評,像《方腦殼》好像也是他演的。我打算最近花點時間再把《山城棒棒軍》看一遍。http://tinyurl.com/3vdnwv
那時候 重慶好像都是霧蒙蒙的
那時候 重慶的大巴車都是燒氣的 (當然還有用電的)
那時候 重慶滿街的出租車都是紅色的拓兒(現(xiàn)在雖然是黃色的羚羊和紐約的 出租車一樣的顏色 但是我們還是沿用拓兒的叫法)
那時候 車牌照都是掛的川B
那時候 一塊錢能買五個醬肉的小籠包
那時候 2兩小面只要一塊五
那時候 的吃的泡菜是自己家里的壇子泡的
那時候 我爸 是抽的五塊的宏聲
那時候 去解放碑 好吃街那家山城湯圓是必吃的
那時候 我是很害怕迷路的
那時候 沒有美美
那時候 最好玩的地方是科普中心
那時候 解放碑巡邏的 不是穿溜冰鞋 開高爾夫球車的警察MM
那時候 石橋鋪的華西婦科醫(yī)院 還是唐肥腸酒樓
那時候 重慶沒有輕軌
那時候 李家沱到楊家坪是要坐船的
那時候 出租車司機的工資能超過一千
那時候 較場口轉盤 還是個公園
那時候 南山的一棵樹 只是一棵樹 不是水晶玻璃棺材樣式的觀景臺
那時候 南濱路 只是一片河灘
那時候 火鍋里的午餐肉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淀粉
那時候 洗頭是用的海鷗洗發(fā)膏
那時候 黃角坪是有裝甲車開上路試車的
“山城棒棒軍”那段再也回不去的舊時光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