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夫人和大師,梁山伯與祝英臺,同樣是女扮男裝去書院讀書,同樣是喜歡上了窮同窗,同樣是最終嫁入了朱門,這詭譎的宿命感,都是由于時代的悲劇。因為
漢人說有幾千年文化,老是要感化蠻夷外族。現(xiàn)在胡人霸占了北方,漢人就被迫南渡過江逃難。先過江的霸著大官來做,排擠后過江的。氏族要互相拉攏,所以婚嫁要講究門當戶對。朱門對朱門,竹門對竹門。
而在晉朝,九品中正制,寒門難出貴子,意味著即使梁山伯才華橫溢,他也永遠不可能竹門變朱門,他一任縣令在祝家眼里就是芝麻綠豆大的小官
構圖光影極好,故事也極好,機位好多,基本上說句詞就會稍改點角度,整個畫面是很有動感的,隨侍丫鬟這種小角色基本上不會完整出現(xiàn)在畫面上,遞衣服,報個信什么的,就切一點點畫面在邊角,畫面很有輕重。
建筑的光影打得很有質感,窗欞的雕花很精致。
現(xiàn)在內(nèi)飾有做到很精致的,布料繁復擺件一堆,但是一看窗戶格就是普通的格子沒有款式變化,這種大面積的東西用點心真的很增加質感。
港風的這種古裝大體都是很素的仙氣飄飄,主要體現(xiàn)在布料上,紗絹一樣的感覺,質感是皺的
“小姐一直在哭,臉色很難看”
“拿我的粉去抹...抹她個白白胖胖的”
因為這句臺詞去看了徐克《梁祝》。
電影以祝英臺父親給英臺與馬家定下婚事開頭。祝父沉迷于抹粉化妝,說歐陽家得勢抹了個“滿面紅光”,于是借嫁女通婚連結士族來和歐陽家攀比勢力。
略過梁祝二人部分,隨后歐陽家的聯(lián)姻間接與馬家攀上了關系,祝父便急于接英臺回家辦婚事拉攏馬家,強調了歐陽家是抹了脂粉才走運的。
最后英臺迫于父威出嫁,此時的祝父已經(jīng)因抹粉爛了臉,但還強調要給英臺抹粉:“抹她個白白胖胖”
《梁祝》引人入勝!從來都沒有陰謀,只是沒有逃過命運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