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會在這里被如此慢??!看來人性的光芒真的要靠人性本身去感知和體味。出乎意料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設完整邏輯關系清晰。雖然已做好準備品嘗男女主角的演技,但還是有意外的驚喜;tom的氣場依然醇厚,隨著整個影片的節(jié)奏和劇情的發(fā)展,更顯得相得益彰。中間幾次竟有真實故事的錯覺,人類在任何歷史條件下,在任何zhuanzhi政治環(huán)境下顯得那么的脆弱,無論你曾經為這個社會做出過什么,終究要靠自己最后的心智體力去贏得生存的機會和權利,任何安逸的暫時只是表面的錯覺,常備不懈,居安思危才是生存的王道
很明顯編劇是想通過一名體制內蘇聯(lián)國安局的優(yōu)秀代表通過兒童謀殺案來控訴這個體制,無奈這個改編自暢銷小說的劇本和導演水平實在有點普通,白白浪費了兩位男演員之間的對決,下次至少不要再政治片里加亂七八糟的愛情。想起一個笑話,蘇聯(lián)時代最恐怖的事:聽見有人半夜敲門;蘇聯(lián)時代最幸福的事:敲門之后問的名字住隔壁。當看到電影中的描寫時,才會明白告發(fā)、審查、壓制是有多么的邪惡
讓一群英國演員演俄國人,講一口俄國口音的英文,也是醉了。當然,既然有湯姆·哈迪
Tom Hardy和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這種好演員坐鎮(zhèn),又打著斯大林時代的鮮明記號,故事性自然不在話下。不可否認,湯姆·哈迪Tom Hardy有自己的套路,能把所有的電影都往他自己的套路里帶,再好的演員也不能所謂的百變。
整體顯得有些別扭,除了奇怪的英語對白,還有那營造得十分詭異的氛圍。前半段講一個孤兒投身于“老大哥”的懷抱,從此根紅苗正地維護一個體系,即使要去懷疑自己最深愛的女人;因緣際會之下,在糾結中走上反叛之路;很像那種三觀極正的斯大林控訴片,后半段倒是有點懸疑片的味道。如果說前半段是鋪墊,這個鋪墊的成份顯得太過頭了。
看了有一段時間了,覺得這部電影值得寫一寫,不寫出來不舒服。
梁文道在某節(jié)目里面推薦過這本書,說這本書的故事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他只是一根竹簽簽,蘇聯(lián)社會中的點點滴滴才是正本書想表達的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原來聽高曉松采訪馬親王也說過,寫歷史小說沒有大量的具體的物件和細節(jié)就很難讓人真正沉浸進去。
好了,回到梁文道,我覺得我怎么說都不過癮,你們可以去看那個節(jié)目,開卷八分鐘,一搜就有。
還是簡單敘述一下吧,笑,這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也是我覺得電影表達的不夠的
【44號孩子】近乎完美的劇情片 辜負了這么強大的演員陣容和原著小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