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寫過電影。。。不是沒有看到好看的電影,可能是懶或者疏于記錄,也可能是在等能打動內(nèi)心的電影。。。沒想到逼我動筆的是它,“老掉牙”的《比諾曹》。
前段時間剛看了迪士尼的真人版,湯姆漢克斯演的老父親。。。不小心看睡著。。。太低幼,太迪士尼了,只適合小小盆友[捂臉][捂臉][捂臉]。。。
魔改的網(wǎng)飛版《比諾曹》,整部電影充滿危險和悲傷,探索生活中的快樂和解決我不想成為你的包袱。
這個比諾曹才是木偶人應該有的樣子,簡單,不好看,還有孩子們真實的性格,調(diào)皮,沖動,愛打鬧,愛爸爸。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匹諾曹》是一部定格動畫電影。
吉爾莫·德爾·托羅是誰?
他是著名的墨西哥導演,曾經(jīng)憑借《水形物語》斬獲金獅獎、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中國影迷親切地稱其為陀螺。
“陀螺的匹諾曹”,這樣的命名句式并不常見,就好比“張藝謀的孫悟空”、“陳凱歌的哪吒”、“姜文的三毛”……
匹諾曹這個廣為流傳的童話故事,在陀螺的視角下,煥發(fā)出不一樣的調(diào)性、風格與趣味。
從而改變其童話性質(zhì),變成另一個暗黑、諷刺、詭異,但依然美好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所有人物都在成長,成長為自己。一開始覺得有些無聊,但“平和地成長”不就是常態(tài)嗎?以為Pinocchio and papa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就是結(jié)尾了。沒想到結(jié)尾是人物一個一個地離開,Pinocchio埋葬掉最后一個朝夕相處的伙伴后笑了一下,這是接受,接受分別不也是成長嗎?他最后ventured into the world,從不被世界接受到孤身探索世界,這不也是成長嗎?
成長的路上可能會有伙伴,那就會有離別;我們有時欣然接受,也要學會坦然放手。這條路注定是孤獨的,因為路的盡頭只有一個自我。
不愧是吉爾莫德托羅,還的是你。玩偶設計得真的好看。那種做舊的上色。真的喜歡。尤其是美術工作者,真的喜歡。
情節(jié)上雖然跟傳統(tǒng)的匹諾曹故事有很多區(qū)別,尤其在結(jié)尾。但是也不要緊。還是可以接受的。作為一個油畫師,我光看美術肯定就夠了。故事里有很多次的反父權(quán)??吹角嘤枲I的情節(jié)的時候,我兒子都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我沒有你這樣的爹?。?!”當時震驚了我。法西斯不得人心啊。
小時候的看匹諾曹,下意識的代入的是匹諾曹的角色,還是個孩子的我,跟著他一樣到處冒險,去到馬戲團,登上歡樂島,跑進鯨魚的肚子里,我瞪著好奇的眼睛,跟著他一起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而現(xiàn)在再看匹諾曹,已經(jīng)成為父親的我,完全代入到了老父親角色,看著他在失去兒子后的痛苦,打造匹諾曹的絕望,看到匹諾曹復活時候是的驚喜,一路尋找匹諾曹是的堅定,以及最后失而復得,相伴到老的幸福。我的心情完全跟著老父親的遭遇跌宕起伏,在的眼中,這部電影不叫做匹諾曹,叫做《匹諾曹的爸爸》。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匹諾曹”讓人沉浸的動畫片 舍身救父的意大利哪吒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