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說被很多人嫌棄的耿恭愛情線,什么三角戀都是假的,耿恭一個人都不愛,他最愛的是范羌(誤)。我是來給耿恭愛情線洗白的,他明顯是喜歡范柔的,可惜戰(zhàn)亂不能許下任何承諾,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這種身許國再難許卿的無奈難道不讓人動容嗎?非要一個臭石頭一樣的耿恭就符合史實了???就是好作品了?耿恭也是人,心兒也會疼。不過我還是想罵編劇一聲,怎么把我范柔寫死了,我刀片都準備好了,難道編劇已經預感到這個人物會被觀眾罵,自己動手解決范柔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首先,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幾年前在微博上看到這個故事,震驚無比,但知道這個故事的人卻并不多。中國人知道的是蘇武牧羊,班超定遠,乃至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故事,十三將士歸玉門猶如關外黃沙,淹沒無聞。
很多人將《大漢十三將》與《斯巴達三百勇士》作比較,兩者之故事、之悲壯卻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都是以少對多,比如前方打仗后方撕逼,比如都有愛情故事(個人覺得真沒必要有)。華夏數千年,從不缺撥動人心的好故事好題材,但是卻沒有與之相比配的說故事的能力。即便兩者故事如此類似
最初看到宣傳海報時,對《大漢十三將》并不抱希望。中國從80年代后就沒有出過正經的古代歷史題材紀實的電影,連《建軍大業(yè)》這種主旋律電影都加上了戲說的成分,網絡電影,妖怪、僵尸、搞笑橫行,能做到什么程度?
看了電影,熱淚盈眶,非常震撼。
翻看了這段歷史。耿恭確實有幾次用奇謀妙計打退敵軍的故事,耿恭拜井、飲血吃肉等壯懷激烈的故事流芳百世。這些原本就有一些商業(yè)娛樂元素在,但電影一概沒有采用,而是將故事集中在以耿恭為首的將士和百姓面對重重圍困、斷糧斷水的情況下的堅持
除了耿恭我到最后都沒記住其他幾個人的名字,但導演厲害的就在于在劇情中塑造了一個一個完整又獨立的人物。
莽撞的大個子范羌,火燒漠北大軍糧草庫;小孩子脾氣的耿二,保家衛(wèi)國仿佛趕鴨子上架,他這么柔弱還要保護更柔弱的百姓;沉穩(wěn)的養(yǎng)馬人,馬是他的孩子,最后為了更多人生存只能忍痛殺馬填饑;重情義的秦義,被活活虐殺在所有人的面前,一聲不吭;還有嚷著要投降的十六歲小兵,他有什么錯,害怕是人之常情。還有其他一些角色,雖然叫不上他們的名字,但我都記得。這是一部群戲,耿恭厲害
帶著滿滿的敬意與淚意看完了大漢十三將!這真是近年來最值得一看的網絡電影,說是院線電影都沒毛病,可惜沒上,只能貢獻一個會員卡。選角精彩,演員完成度很高,編劇對大場面的掌握非常到位,煽情的地方克制又感動,可惜看過的人太少了,真值得五星安利。歷史是殘酷的,十三將士歸玉門的事跡我早就知道,文字和影像比起來還是太過于孱弱,看到真實的黃沙和打斗才能夠感受到當時戰(zhàn)爭的殘酷。大漢子民一個都不能放棄,道理再艱難也要接眾將士回家。
剛看完這部劇,總體來講,還可以,但是要說拍手叫好,是差了不少。首先電影很趕,很多細節(jié)沒有體現,有的細節(jié)又很難表達到位,演員演技總體不錯,尤其主角,很是用心了。但作為一部歷史劇,很難找到歷史當時的感覺來,場面還不算宏大,場景太局限。感覺就是在狹小的空間里表達一個傳頌千年的膾炙人口的故事,總是不那么讓人盡興。作為這個題材,我個人認為怎么著也也算是一個大劇了,時間怎么著不不能低于2個小時吧?怎么老感覺跟網劇似的?不過,還可以吧,不像那些雷劇。望再接再厲。
“大漢十三將之血戰(zhàn)疏勒城”英雄的群像塑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