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很短,每集只有五分鐘左右,非常適合下飯。
幼兒園的早餐沒有印象了,只記得那時候媽媽要很早上班,每天都把我放在幼兒園廚房,拜托廚房阿姨看下我。
小學的早餐,很普通,也很特別,每次做完早操回來排隊拿早餐,同學間吵吵鬧鬧的,跳脫有活力。
初中的早餐,學校門口那一排的炒米粉都吃了遍,好吃,不干,便宜,還有酸辣的醬料,超級開胃。除了炒米粉,還有各種煎的很好吃的糕點,濃淡相宜的豆?jié){,可以撒很多芝麻的竹篙粉,每天最開心就是早餐的時候了,學生時代最幸福的早餐。
高中的早餐
紀錄片里的早餐種類繁多,背后有各自的故事。店家都樂呵呵的,做早餐很多年了,也很用心。
先從片子的制作來說。
時長在紀錄片中算是很短的,要說是“下飯片”,那時間根本不夠吃完飯。要說是打發(fā)時間的片子,內(nèi)容也不是特別有意思,平平無奇。制作組大概是想隨著這幾年的熱度做一個美食紀錄片,奈何畫虎不成反類貓,不能引起太大水花。
再說片子里的早餐。
我能力有限,不能親力親為地去嘗試每一樣,但看起來都很不錯(x)店家形象親民,儼然就是家樓下的早餐攤大叔的樣子。沒有華麗的燈光,沒有輝煌的裝飾
1.《中國早餐》區(qū)別于傳統(tǒng)紀錄片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篇幅,每集五分鐘左右的時長更適合在碎片化的時間觀看,符合當今潮流;除此之外紀錄片沒有使用配以解說詞,在畫面解說部分使用的是店主說的話,并且紀錄片出現(xiàn)了采訪內(nèi)容。
2.在拍攝上沒有使用過多的拍攝技法,多為固定鏡頭,但是透過鏡頭展示出來非常濃郁的人間煙火氣。
3.在選題上較為多元(前幾集),但是地域特征不夠明顯,簡而言之所選擇的拍攝對象不夠具有代表性。且可能出于經(jīng)費的考慮,拍攝地點反復出現(xiàn),容易讓觀眾產(chǎn)生疲勞。
4.在內(nèi)容策劃上
很有煙火氣的紀錄片。其實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平房,老舊的街道,曬著的花花綠綠的衣服,缺口的瓷碗。為生活奔波的人,為了日子,為了養(yǎng)活家人,為了生活而生活。其實到頭來都是為了一張嘴,為了吃上一口飯!看著這個,似乎就看到了自己家社區(qū)里開了十幾年的老店,沒有小清新的裝修和高檔精致的飯菜。但卻是自己最喜歡去的地方。
看了一上午《早餐中國》,和舌尖每一幀都力求精致華美不一樣,它好像更真實更接地氣,不是每位烹飪者都能在明亮整潔的廚房工作,更多身邊的“師傅”只有一方灶臺,幾張桌子,一面小店。
早餐,對多數(shù)人來說是忙碌,求快的一餐,因此簡短的時間更考驗食材與做法,看下來各地早餐離不開米,面,豬肉,牛羊雜這幾種,也許飽腹感,油膩感,和溫暖就是構(gòu)成美味的終極配方。
沒有刻意煽情,對每位辛勞者背后的故事也是點到為止,克制和尊重是打動觀眾更高級方式。
媒體總有意無意地引導我們
“早餐中國 第一季”頂級精制!值得推薦的寶藏綜藝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