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拎出故事來看,達內兄弟的電影故事通常比較drama,【兒子】中,男主人公在工作場所遇到了曾經殺害自己兒子的少年,他是否能接納少年成為學徒,讓其有一技之長得以生存。而達內的價值在于去掉盡可能的drama(巧合感),同時又不斷建立懸念。對比去年看俄羅斯的【小家伙】,雖然乍看兩部影片有相似之處,但其實技法還是有相當?shù)牟罹?。【他人之子】開場已經為觀眾建立了懸念,木匠為何打開信封后,又不愿接受少年成為學徒;拒絕之后,他抽了根 煙,又特意去辦公室偷看在填表的少年;回去工作時,木匠無心工作
他回來,滿身泥濘,他和他的之間需要一塊小木塊,這樣才不會有皺紋。
手搖攝影機營造的現(xiàn)場感來,自非全知攝影角度,殺子男孩來到工廠里,他每天還是照?;丶易鲅雠P起坐,舒緩背痛,修理皮帶,正如他所說,他不知道為什么要把francis帶在身邊,教他木工。他的前妻已經把喪子之痛放下了,建立自己新的家庭生活。但oliver沒有放下,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兒子。他在工廠里教francis木工技能,觀察francis的舉動,這是逆向觀摩,他看到了殺子之人模仿自己的舉動:打磨木條,用噴氣機噴沖身上的木屑,跟從自己的工作指令。二人之間的距離在工作間形成,oliver才有勇氣主動提出對話。
“從我的左腳到你那里,有多少米?”francis拿著折尺問oliver。Oliver告訴他物理上的距離,觀眾聽到的是一段心理上的距離。
導演在訪問中提到,曾經考慮行業(yè)設置為屠夫和學徒,但屠夫的象征性太強,血腥味兒重,會加重故事殺戮的成分。耶穌布道前,從事木匠工作,演示作為人間兒子的本分,木匠這項職業(yè)沾上宗教暗示。
Oliver跟蹤francis到他住的地方,發(fā)現(xiàn)那不是他住的地方
我需要選擇兩部達內兄弟的電影在影展觀看,根據(jù)簡介我認為這部的故事最有潛力,只要老實照著簡介拍必是一個好片。因此我最先買了這部的票。看完之后感到片子完全符合簡介且超出預期。
這是一部非常貼合傳統(tǒng)的男性視角及男性表現(xiàn)的電影。但是,這不意味著它沒有趣味。因為男主性格很悶,而現(xiàn)實中沒有幾個男人這樣悶。男主木工匠人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他幾乎不表露自己的內心,只有微表情和少數(shù)提高音調的時刻能顯示他的情緒、情感。我父親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也是一個匠人。這讓看這部電影變成了看一個非常
電影┃《他人之子》:關于電影現(xiàn)實與戲劇是如何結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