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其實沒有想到會有驚喜,可是看到一半就感覺到了超乎尋常的吸引力,也許和心情,天氣什么有關吧~~(外面的的雪剛化,陽臺沒關門,相當的冷,以致后來分不清是吹進來的冷風,還是劇情,讓我激動的發(fā)抖)~~
開始的時候確實看不到什么有意思的地方,直到那個大叔來到Carrey的銀行,帥氣(?)的撿起一塊石頭扔向玻璃大門,然后沖著Carrey大喊“Live Your Life , Man”。
是歐,大叔說的對,“你確定你喜歡現在的生活?No 你早就想離開了,不是嗎? 你討厭這里,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No 你需要改變! ”
生活也許就是這樣,機遇什么的,也許就是這樣,在不經意的轉角,也許你就遇到了,反復尋找的機遇,重點是,你有勇氣說“Yes”嗎?
呵,這就是區(qū)別。
===============================================================
喜歡Zooey Deschanel,喜歡她那雙深邃的眼睛,那么~~無法形容~~
一出場就有見過的感覺,看完片子搜了搜,是她!《仙境之橋》里的她!當時就被那雙眼睛捕獲了,現在才知道名字,呵
讓我下定決心看《好好先生》的主要原因是主角卡爾和我都在銀行負責個人貸款工作。電影中的卡爾婚姻失敗后,把自己“禁錮”在了一個別人進不來的生活圈子里,永遠都在對別人說NO。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一場莫名其妙的演講,YES成為了他生活中的唯一。自此之后,名利雙收,愛情也如期而至。但被動的YES就好像坐上了一艘順流而下的船,看似一帆風順,但背后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遭遇了愛情的挫折,卡爾才開始真正的反省自己。人生應該是去主動擁抱更多的可能,去探索,去超越。就像海子的詩,“從明天起,喂馬劈柴
The world is a playground. You know that when you’re a kid,but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everyone forgets it.
在朋友家,其實并沒有認真看,抬頭剛好看看女主跟男主說了這句話,一下就被打動了。
最近很愛看小朋友,地上的碎石,花盆里的土,木椅子上的缺口,院子里的小水洼,都可以玩得不亦樂乎,擁有全世界最強的讓自己開心的能力,不管別人的眼光。但后來慢慢的,我們對外界的要求越來越多,對自己的關照越來越少,快樂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人開始潛意識的逃避,麻痹在浮躁的社會。
拿起手機
Yes, man! Yes, man! Yes!
很俗的劇情,很俗的結尾,但是此刻:卻給了我深深地震撼,或許我們需要yes man的精神,或許我們也要強迫的對自己說:Yes, we must do it! We must accept it!
不要輕言放棄,更不要對自己說“不”,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相信永遠比不相信多一個機會,為什么我們不給自己多一個機會呢?為什么要那么輕易地否定自己?
Yes, we can do!
遺漏的一部金凱瑞的電影,從變相怪杰開始喜歡他,有的人稱其為美國周星馳,其實有失偏頗,雖然本人是周星星的死忠粉,許多經典臺詞也都是張口就來,不過嚴格來說金凱瑞成名要比周星馳早,而且周星馳的百變星君中有明顯的金凱瑞的影子。
他們兩都屬于比較帥的喜劇演員,表情和肢體語言豐富,不過看到星爺的落寞以及網上的那張金凱瑞給女友抬棺的照片,才慢慢明白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尤其是喜劇演員其實更容易患抑郁癥。
故事整體來說很簡單,金凱瑞扮演的卡爾是一名銀行職員
其實一直不太喜歡Jim Carrey的電影,除了個別作品以外。原因是那種夸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總是讓我感覺非常突兀,仿佛影片中就硬生生地被分割成兩個部分:Jim Carrey和其他。在Jim Carrey“完全開動”的喜劇表演中,根本沒有任何對手角色,仿佛就是一個人在獨白(我的感覺是這樣)。而周星馳,至少還有“達叔”。于是,每次看Jim的喜劇作品感覺就是Jim跟全世界作對(或者反過來全世界跟Jim作對),讓我覺得特別別扭。
當然,也有好的時候,比如《The Truman Show》,比如《Yes Man》。《Yes Man》要說明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做你自己,你才能快樂。而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是最難做到。
影片展示的就是Carl心智成長的歷程:從No-man到Yes-man最后到self。這個讓我不禁想起很多,包括我自己在內,很多還處于No-man的狀態(tài)的人。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會被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事實上,教育我們的人希望告訴我們的是“不要跟壞人說話”,或者更具體一點“不要上了壞人的當”。但是,分辨“好人”“壞人”并不總是那么容易
好好先生:視聽享受的愛情片 一點感受+文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