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內(nèi)兄弟的映后難得地歡迎解讀并知無不言,從回答的長度大概也可以窺見作為冰山一角的電影成品是立于如何漫長的觀察,思考和打磨。
在《托里和洛奇塔》上海場映后,導演聊到自己的作品脈絡(luò)時坦言,《我想你》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因其失敗,在之后的《一諾千金》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式:自己寫劇本,用非職業(yè)演員,更少關(guān)注技術(shù),更側(cè)重肢體表達和攝影。呂克·達內(nèi)在日記中寫過:從《一諾千金》開始,我們所有的電影都是伊曼紐爾·列維納斯這句話的變奏:“無法逃遁,這就是我”。這也是本次影展的主題
顫抖的攝影機和機位轉(zhuǎn)場觀眾似乎身臨其境,觀察著這本身就已經(jīng)真實得可怕的故事。真實感是完全不需要特技的,也不需要過度的修飾,就可以打動到觀眾最深處的共鳴。
貫穿全電影的歌曲Alla fiera dell'Est,每次的演唱都是不同的情境和心境,從心懷希望可以拿到證件,到被強迫出賣自己身體后的輾轉(zhuǎn)反側(cè),到夜里對弟弟的思念和記掛,到最后Lokita的葬禮上的惋惜、依稀和釋懷。就像本身歌曲的歌詞,歌里唱道,“父親從市場買的老鼠,老鼠被貓吃,貓被狗咬,狗被棍子打,棍子被火燒,火被水撲滅,水被牛喝
作為戛納電影節(jié)真正的嫡系導演,比利時達內(nèi)兄弟一直保持著傲人的紀錄,最風光的自然有《羅塞塔》和《孩子》兩座金棕櫚獎在手,其次是《單車少年》拿過評審團大獎,《他人之子》獲最佳男演員,《羅納爾的沉默》獲最佳劇本獎,《年輕的阿邁德》獲最佳導演獎,而在去年他們的新片《托尼和洛奇塔》則拿下戛納 75 周年大獎。如果說有什么致勝的法寶,那肯定是他們一如既往的現(xiàn)實主義美學風格,這令兩兄弟在當今影壇的大師地位難以撼動。不過,在我看來,他們近年來的作品越來越程式化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簡單而強烈。畫框中只有洛奇塔一人在接受問詢,這個鏡頭揭示出洛奇塔這個人物的面對壓迫時的反應(yīng),如同整個非法移民群體的處境。她驚慌失措,被揭穿時只能無助哭泣。
從劇作上看,達內(nèi)兄弟在做更多的簡化。往往他們的人物都會在自我判斷的是非之間選擇,但這次他們並沒有這麼做。他們賦予主角清晰的動力,設(shè)置反派形象施加足夠的壓迫??梢哉f,《托里和洛奇塔》接近一種黑色電影的表達,反派冷酷無情,僅以自身利益著眼,沒有一個人物絕對善良。不過,達內(nèi)兄弟仍然試圖保留開放性
托里和洛奇塔:意外!最冷酷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里浮現(xiàn)出童話的氣息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