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者是已經(jīng)被裝飾在玻璃窗里的玩具娃娃。他們平日里無人問津,一被人裝點,就成了千人捧萬人追的寶貝疙瘩。
屏幕背后有一只手。這只手明目張膽地把潛規(guī)則用成指揮棒,手起手落間操縱著觀眾的喜怒哀樂,一挑一撥就讓觀眾喜歡了誰又討厭了誰。
有沒有會追問:這是比賽嗎?這樣的比賽有存在的意義嗎?
轉念一想恍然大悟。
這本就不是比賽,這是綜藝。一場表面是比賽、實際上是利用比賽天然所擁有的激烈、殘酷和遺憾等可觀賞性這一特質(zhì)所導演的一場戲。
觀眾不傻。觀眾是看戲的。悲喜不論,過癮就好。
很久沒有這樣入迷地追一個綜藝節(jié)目,不對,應該是根本就很少有看綜藝節(jié)目了?!?a href="/archives/id-59518.html">中國有嘻哈》把我拉了回來并讓我入了迷。
并不是從一開始就追的。得益于周杰倫的啟蒙,對嘻哈也算是有興趣。但當知道導師有吳亦凡,我腦子立即閃出不好的念頭:什么?吳亦凡懂嘻哈?請他來無非為了流量而已。于是,我認定這節(jié)目也就是玩玩票。(可見先入為主的觀念多么可怕,吳亦凡雖然有丑聞,雖然演技不過關,在嘻哈樂這方面還是有點學問的。)直到出到第三期,我看到網(wǎng)絡上對這檔節(jié)目鋪天蓋地的評論,而且好評居多
想上來說點兒什么以前看了點贊最多的那篇劇評,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它把我想說的話用更有邏輯有腔調(diào)的語言描述了個八九不離十,所以我也就只能默默點贊了。
但提起說唱總覺得自己還是有點兒情結的,所以還是忍不住想來嘮叨一下。
十幾年前還在上初高中的時候第一次接觸說唱音樂,那時候聽enimen的歌,歌詞從網(wǎng)上抄下來還要用著電子詞典翻譯看不懂的單詞,像2pac、Dr.Dre之類那時候就欣賞不了,因為太多臟話,而且那時候年輕膚淺的我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類似Avril,Sum41,Mcfly這些流行搖滾的音樂
毫無疑問這是2017年夏天最火綜藝,不知道為啥現(xiàn)在看了幾集也沒有全看完的欲望可能真的是因為hippop很難出我覺得好聽的歌,歌詞負面偏多,沒有那么多調(diào)子。超喜歡gai,不論是他的歌還是人!不知道為啥總決賽直播投票他居然才排第三(倒數(shù)第二)和第一差七百多萬票。雖然我覺得他很好,但是他所有的歌調(diào)子都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希望他能夠更多樣。
知道《中國有嘻哈》是因為微博熱搜,節(jié)目剛播出不久,吳亦凡freestyle、pgone、gai、tt每周都會在熱搜榜飄過,后來hiphopman被淘汰,他們的名字幾乎同時出現(xiàn),但我仍然沒有看過節(jié)目,也沒有點擊任何熱搜上的內(nèi)容,因為我對hiphop不感興趣,對吳亦凡也沒太多著迷……直到有一天和同事在上班路上聊天,她說這周沒有睡好,因為熬夜看了好幾遍《中國有嘻哈》,在我眼里,她是一個有才華有分寸的姑娘,她形容起節(jié)目時眼睛里有光。出于好奇,晚上我就看了最新的一期,從此入坑。那期靖哥被淘汰,所有人都很動情
“中國有嘻哈”Rising!Chinese Hiphop!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