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都是沒有什么故事的生活流電影,盡管都是導(dǎo)演自己的生活和夢囈,盡管都是現(xiàn)代主義電影的奠基之作,《阿瑪柯德》與《八部半》和《甜蜜的生活》相比完全不同。
很簡單,《阿瑪柯德》作為費里尼1973年的作品,晚于另兩部電影十多年,真正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化境。
《八部半》和《甜蜜的生活》盡管捕捉到一種彌漫在戰(zhàn)后西方世界的現(xiàn)代主義精神,一種空虛和意義的流失,但其中知識分子和小資產(chǎn)階級的怨嘆和虛無,總給人一種隔離感 --- 我們在其中并不能找到自己。
但《阿瑪柯德》是令人感到親切的
不適合我,太吵太碎,看了覺得有種莫名其妙的想吐。也就那段放國際歌和大家一起在車庫里jerk的片段好玩點。波普藝術(shù),偶像,火舌,“我的祖父做磚頭,我的父親做磚頭,我也做磚頭,我的房子在哪里?”丑相,不知道別人作何感想,我只覺得很多東亞人笑不出來。豎欞窗,估價,狂信,真正的聲音,摧毀了也不是戰(zhàn)勝,水光,干果,薄荷綠。
《阿瑪柯德》:我記得,想當(dāng)年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