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鮑勃粥]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1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場刊圓桌的第二天,首先我們討論的電影是雷乃導演的《法國香頌》,在深入之前,請各位嘉賓先基于自己的場刊打分聊聊打這個分數(shù)的原因,簡單說說自己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場刊嘉賓 [@杰瑞米太陽]
我給《法國香頌》4星,其實有點沖動打3星更合適,但是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我也知道你們很多人不喜歡。
場刊嘉賓 [@給艾德林的詩]
《法國香頌》給X ,英文名:Same Old Song/中文名:老調(diào)重彈。這個老套的愛情故事
斯蒂格勒曾將電影電視、音樂廣播稱為工業(yè)時間客體,對應(yīng)著一種流動的名為“我們”的時間意識,這些裝置將離散于不同時空的諸意識容納入同一共時之中,最終這些“意識”匯為同一人的意識,也即無人-意識,如同獨眼巨人,沒有視角,沒有景深,一切皆為扁平——這種統(tǒng)一劃歸的消費主義設(shè)計便是當代大眾的存在之痛。
《法國香頌》恰恰將這兩種媒介的共時性作用發(fā)揮到了近乎極致。雷乃用法國當時膾炙人口的通俗歌曲唱段代替劇中人物的對白(要注意,這些唱段并非由人物轉(zhuǎn)唱,而是將原曲音軌片段直接呈現(xiàn))
阿倫?雷奈 Alain Resnais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15627/
阿侖·雷乃有著驚人的創(chuàng)意,他的作品總能展現(xiàn)電影的又一種可能性,《法國香頌》久聞其名,今晚一看,果然精彩。
雷乃善于進行電影語言的革新,這一點往往能使他的電影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再平庸不過的愛情故事,但雷乃的創(chuàng)新在于:他仔細研究了片中角色的性格特點,配合具體的場景,再選擇最適合人物當時心緒的歌曲,播放原聲代替對白來傳情達意。反過來,演員又根據(jù)歌曲進行表演。
歡樂的都市,奇妙的音畫對位,一部美妙的電影。
今天在法培正式注冊了,急不可耐的就去圖書館借電影看。其實我之前并不知道這部電影,只是看它沒有其他DVD那么“滄?!?,而且封面很有趣,就先借了看。一看就是個驚喜呀,女主角竟然也叫Camille,這是我第二次看到Camille了。電影中的音樂很不錯,尤其搞笑的是男人發(fā)出女人的歌聲
“法國香頌”你們還記得這些歌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2149.html